不同種類蚊子傳播疾病不一樣
被蚊子叮咬了不僅紅腫瘙癢,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傳播登革熱、瘧疾這樣的傳染病。我國已知的蚊子主要是庫蚊和伊蚊等屬,不同種類的蚊子形態、習性、可傳播的疾病都不一樣。其中:
庫蚊傳播的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
伊蚊主要有白紋伊蚊,就是俗稱的“花蚊子”,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等疾病。
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
被蚊子叮咬?
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有的人非常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有的人卻完全沒有這種困擾。蚊子到底是怎么挑選要叮咬的人?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與有害生物防制所研究員 周小潔:蚊子沒有隨身自帶血成分分析儀,它只是靠人體的氣味來挑人的,人對蚊蟲的吸引程度是有差別的。有的人不招蚊子,有的人招蚊子,一定不是因為血型、性別,也不是靠長相,它主要是靠氣味。
選購驅蚊產品主要看
有效成分和濃度
電蚊香、驅蚊液、噴霧、手環等等,市場上的驅蚊產品該如何選擇?尤其是孕婦和兒童哪些更安全有效? 專家說,選購驅蚊產品主要就是看有效成分和濃度,不要被商家的宣傳所迷惑。
蚊香和電蚊香片、電蚊液的有效成分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適合晚上睡覺時使用,但應避免長時間密閉空間使用,房間需保持通風。
驅蚊噴霧、驅蚊乳、驅蚊液適合在出門前使用,常見的成分有三種:
避蚊胺。適用于2個月以上嬰兒,但濃度不宜超過10%;
派卡瑞丁。低刺激、氣味溫和,與避蚊胺相比安全性上大有提升,對皮膚的刺激性也更小。但不推薦給2個月內的嬰兒使用。
驅蚊酯。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安全。在各種驅蚊劑中,是唯一可以給嬰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使用的一種。
周小潔:我們都喜歡一些純天然綠色的驅蚊產品,有給寶寶貼在衣領上的,還有戴在手上的。在國內外很多權威機構的測試里面,目前來看沒有發現很有效的真正能夠驅蚊的產品。不要被天然所迷惑,天然的并不見得有效,天然的并不見得毒性就低。
整治環境
給健康穿上“防護甲”
俗話說“蚊子生于水,蒼蠅生于臟,老鼠生于洞,蟑螂生于縫。”臟亂的環境不僅直接為病菌滋生提供了溫床,更通過蚊蟲等媒介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在春夏季要從消滅滋生地等方面整治家庭內的環境衛生。有效的做法是4個動作“翻、倒、清、刷”:
翻戶外空瓶、舊盆、輪胎等積水容器;
倒掉室內外積水;
清理屋后的雜物堆、花壇和排水溝;
定期刷洗水缸、水桶、花瓶,破壞蚊卵附著。
民間流傳的“驅蚊大法”
靠譜嗎?
除了以上做法,民間流傳的驅蚊大法可以說五花八門,這些方法靠譜嗎?
吃維生素B1能驅蚊?
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蚊子靠氣味等判斷目標,維生素B1并不會改變人體氣味。
驅蚊草比如驅蚊香草、薄荷、薰衣草能驅蚊?
本身只能散發微弱香味,不具備有效驅蚊濃度。
放大蒜、香料在窗邊能驅蚊?
幾乎沒有實質效果。
使用光誘捕式滅蚊燈能驅蚊?
要客觀理智看待。因為有人存在的時候,如果讓蚊子在光和人體之間做選擇題,人體對蚊子的吸引力遠遠大于光。
用超聲波驅蚊器能驅蚊?
多項研究表明蚊子感受不到超聲波,其對蚊子幾乎無效。
除了蚊子
春游踏青還要警惕這種小蟲
除了蚊子,這幾年還有一種害蟲逐漸被大家熟悉,它就是蜱蟲,俗稱“草爬子”。每到春季,蜱蟲就進入活動高峰,它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使人感染萊姆病、森林腦炎等疾病。
蜱蟲通常生活在草叢、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不吸血時蜱的體積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飽血后的能膨脹到黃豆粒大甚至更大。
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秘書長 王文龍:發現蜱蟲第一時間不要去刺激它,刺激它可能會扎得更深,它的口器會留在身體里,導致更多的毒素擴散。如果沒有鑷子,就用手夾住它的頭、身體垂直把它拔下來,不要硬拽。
被蜱蟲叮咬以后癥狀往往因人而異,一般叮咬部位有紅腫、瘙癢或輕微疼痛,部分人群對蜱蟲唾液中的蛋白質過敏,可能出現皮疹、水皰甚至全身性的蕁麻疹。如果蜱蟲攜帶病原體,可能會引發發熱、頭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癥狀。
王文龍:在戶外結束游玩以后,回到家首先要把身體的表面檢查一下,衣服表面看一下有沒有蜱蟲附著,然后看一下身體,尤其是頸耳后、腋下、腹股溝、腳踝這些地方。(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