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門診遇到一位6歲的男孩,家長帶著他來看診時滿臉愁容。
孩子平時吃飯總是挑食,稍微多吃幾口就說肚子脹,晚上睡覺也不踏實,翻來覆去還容易出汗。
更讓人操心的是,一到換季就咳嗽,反反復復拖很久,吃了不少藥也不見好。
這其實是典型的脾虛表現。針對這類情況,中醫調理的核心是健脾益氣、化痰止咳。
今天,邀請到兒科專家董秀蘭主任來教大家如何調理這類情況,大家先點贊、轉發。
說到健脾,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吃山藥、紅棗,但其實有一種肉,在春天吃尤其適合孩子——那就是牛肉。
牛肉性溫味甘,歸脾、胃經,能補中益氣、強健筋骨。比起豬肉的滋膩、雞肉的溫燥,牛肉補而不滯,更適合脾虛有濕的孩子。
“牛肉燉湯”
用牛肉燉湯時,可以搭配茯苓、白扁豆:茯苓甘淡滲濕,能幫孩子把體內的濕濁通過小便排出去;
白扁豆健脾化濕,和牛肉一起燉煮,既能增強補益效果,又能防止積滯生濕。
曾有個孩子連續喝了兩周這樣的湯,家長反饋孩子吃飯明顯香了,晚上睡覺踏實不少,連咳嗽也漸漸止住。
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也是孩子長個子的黃金期。
一碗簡單的牛肉湯,看似平常,卻是中醫“藥食同源”智慧的體現。把脾胃養好了,孩子的體質強了,個頭自然竄得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