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家電市場增長的浪潮逐漸平息,行業紅利如同退潮般漸漸遠去之時,制造業巨頭們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期待。然而,他們卻幾乎同時將目光聚焦在了同一個充滿潛力的領域 —— 機器人。美的、海爾、格力,這些在家電行業如雷貫耳的名字,紛紛踏上了機器人賽道,開啟了一場關乎企業未來命運的新征程。
一、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加速沖鋒
美的,作為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在機器人領域的動作頻頻,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去年,美的毅然宣布踏入人形機器人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賽道,而在不久前,更是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美的成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行業內激起千層浪。
走進美的的研發實驗室,仿佛踏入了一個未來科技的奇幻世界。只見那精心打造的人形機器人,靈動地做出握手、比心、跳舞等一系列動作,舉手投足間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當工作人員發出語音指令時,機器人迅速做出反應,精準地完成打螺絲的操作,動作流暢而自然。這一刻,科技的魅力在眼前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對未來充滿遐想。
美的技術團隊為了攻克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難題,日夜奮戰,付出了無數心血。在減速機、電機、傳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上,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如今,相關機器人零部件樣機已經誕生,正安靜地在內部機器上接受嚴苛的試用考驗,每一次的運行都承載著美的對機器人領域的無限期望。
事實上,美的布局機器人領域并非一朝一夕。早在 2017 年,美的便憑借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果斷收購機器人公司 “庫卡”,成功切入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那時,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大門向美的緩緩敞開,他們在這個領域默默耕耘,不斷積累經驗。如今,美的庫卡在重載機器人市場的占有率已高達 41.5%,如同一位屹立不倒的巨人,在行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市場地位。美的的協作型機器人更是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廣泛應用于工業、醫療、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不同行業的發展道路。
然而,美的機器人業務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2024 年美的集團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營收 287 億元,同比下滑 7.58%,這一冰冷的數據如同寒冬的冷風,刺痛了美的人的心。與集團整體 14.29% 的歸母凈利潤增幅相比,機器人業務板塊顯然成了拖累整體發展的 “后腿”。這背后的原因,與工業機器人市場下游應用需求的收緊息息相關。整個行業都仿佛陷入了一片泥沼,即使是一些頭部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也難以逃脫虧損的命運,美的也只能在這片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奮力掙扎,尋找突破的方向。
二、海爾 VS 格力:各展身手,各有挑戰
在美的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的同時,海爾和格力也不甘示弱,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在機器人賽道上各展拳腳,卻也各自面臨著獨特的挑戰。
海爾,一直以來都在家電智能化領域有著卓越的表現。旗下的海爾智家先后收購波爾機器人,與樂聚機器人聯合推出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 “夸父”,并成立了專業的機器人科技公司。走進海爾打造的智慧家庭場景,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家園。只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完成澆花、洗衣等家務,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與高效。
今年初,海爾更是豪擲重金收購新時達,這一舉措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從協同程度來看,新時達的機器人業務、電梯業務和工控業務,與海爾加速布局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集群和進入自動化和機器人賽道的戰略目標完美契合。其實,他們之間的緣分早有伏筆,早在 2021 年,新時達就已經為海爾提供柔性機器人產線。日前,海爾智家又與星動紀元簽署戰略合作,立志在無人家務方向上補齊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最后一塊拼圖。海爾的這一系列布局,緊緊圍繞智能家居、全屋互聯等應用場景,就像一張緊密的大網,將各個業務環節緊密相連。然而,這張網最終能否發揮出預期的強大作用,還需要時間這位 “裁判” 來評判,畢竟整合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新時達能否成為海爾的得力助手,還是會成為拖累,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格力,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則更早。2015 年,格力便悄然在內部各生產基地開啟了機器人應用的探索之旅。走進格力的生產車間,只見工業機器人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它們精準地完成各種操作,逐漸替代了部分崗位的人工操作,為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到了 2017 年,格力智能裝備的工業機器人開始小規模對外銷售,并提供自動化改造服務,如同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但格力的發展之路也并非坦途。格力的產業鏈猶如一條蜿蜒漫長的巨龍,覆蓋消費家電、智能裝備、工業制品等多個領域。要將機器人技術完美地應用到如此復雜多樣的場景中,并非易事,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去磨合。而且,目前機器人業務對格力業績的拉動占比還相對較小。雖然格力尚未披露最新財年業績,但從預告來看,空調業務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三、下一輪對決: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興技術的蓬勃興起,如同一場及時雨,為傳統家電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數據顯示,家電產品的智能率正不斷攀升,智能家電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擁有較高的溢價能力和平均溢價率。這無疑為家電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想要牢牢抓住這波流量,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缺一不可。
在機器人布局的策略上,美的主打 “買買買” 及高研發投入。2024 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高達 162.33 億元,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超 400 億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如此巨大的投入,彰顯了美的對科技的執著追求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心。海爾則更注重場景創新,試圖通過工業互聯網整合產業鏈,打造一個互聯互通的智能生態系統。格力專注于自研,努力構建閉環生態,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在機器人領域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
工業機器人作為目前落地最快的領域,從最初簡單的自動化操作,發展到如今具備深度學習、智能感知能力的智能機器人,技術體系已逐漸趨于成熟。在現代化的工廠里,工業機器人能夠根據生產任務的變化靈活調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實現降本增效,推動各行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然而,想要實現機器人的商業普及化,家庭場景才是關鍵戰場。但目前人形機器人在技術和成本方面仍面臨著巨大挑戰。要實現盈利,必須滿足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增加利潤這兩個條件,這就像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橫亙在家電巨頭們面前,等待著他們去攻克。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將無比廣闊。在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它們在物流配送中忙碌穿梭的身影,在工業制造中發揮關鍵作用,甚至在家庭中貼心地照料老人和兒童、完成家庭保潔等工作。這場機器人賽道上的激烈 “廝殺”,不僅關系著家電巨頭們的未來發展,更有望重塑它們的企業估值,在行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未來,究竟誰能在這場角逐中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