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日本國家這個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民在第一時間會想起諸如“戰爭”“侵略”“占領”等諸多還曾彌漫著戰火硝煙氣息的詞匯。
上個世紀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那場全面的侵華戰爭是所有中國人刻在骨子里難忘的國仇家恨,這是中國人難以釋懷的記憶。
早在日本戰敗之后,日本的部分高層甚至提出了一項荒謬的提議,想要放棄本土,也不愿意放棄日本占領多年的一塊領地,因為日本人在這里投入了太多的心血。
究竟是中國的那塊“寶土”竟然令得日本戰敗以后還戀戀不舍,不愿舍棄?
小島國大野心
眾所周知,日本的陸地面積僅有四座島嶼那么大的地區,經過長期的發展,日本渴望強大的野心,四座本土島嶼早已無法滿足。
四座島嶼嚴重的限制了日本當地的資源和農業生產,自古以來的日本高層為了發展,早已就把目光投射向周邊的國家。
早在16世紀的時候,日本的高層便試圖通過武力擴張領土,以此來滿足國內發的需要,尤其是以豐臣秀吉的謀劃最為突出。
在豐臣秀吉結束日本的戰亂以后,統一的日本使他萌發征服朝鮮和中國,豐臣秀吉于1592奶奶帶領的14萬部隊攻占朝鮮,后在明神宗的出兵下,打敗豐臣秀吉,隨之美夢破碎。
但是這種幻想卻始終未曾停止,直至日本的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漸吸收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逐漸崛起于東亞,吞并中國的野心再次萌發,甚至幾乎將其作為“國策”。
由于其島國的地域狹小對本國經濟的發展限制,日本自甲午中日戰爭以后,這臺“戰爭機器”似乎再也沒有停止過。
在此后的60余年當中,仿佛掠奪土地,占領更多的“地盤”成為了日本人的頭等大事。
尤其是在日本在甲午戰爭占領了朝鮮以后,朝鮮幾乎成為了“傀儡政權”,日本政府頻頻試探中國的“底線”,欲要吞并我中華大地的狼子野心再也不加掩飾。
時間的年輪仿佛再次回到了300年前的豐臣秀吉時代,那時的日本軍隊與此時的戰爭路線如出一轍,占領朝鮮,妄圖染指中國,這樣相似的歷史畫面不由得令人感嘆。
在中國尚處于北洋軍閥混戰的時期,日本借助地理的優勢,屢屢與盤踞東北的奉軍首領張作霖“擠眉弄眼”。
但是張作霖也算是近代史上的一代梟雄,怎能不明白日本人的心意,早已看其意圖染指東北的野心。
張作霖出于國內和各大軍閥混戰的需要,屢屢的和日本人簽訂所謂的“合約”,但張作霖是“土匪”出身,屢屢的與日本人“違約”。
張作霖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深知民族大義和“人情世故”,自然不會讓日本人如愿,屢屢的戲耍日本高層,最終因此張作霖被日本人安裝炸彈將其謀害。
染指東北
張作霖因為被炸彈炸死,不治身亡之后,其兒子張學良接管東北大權,日本人將其親生父親殺害,張學良自然對其仇恨。
張學良對日本的態度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態度,畢竟哪里有和殺害父親的仇人合作的事情。
不僅如此張學良還和日本人處處在東北作對,并且在經營南滿鐵路的過程中,處處的壓低價格,導致日本人陷入經營危機。
早已覬覦東北已久的日本人再也忍不住占領東北的愿望,在日軍板垣征四郎等人的決定下決定用軍隊來獲得“話語權”。
正值此時,張學良面臨國內的中原大戰和國外的日本軍隊的覬覦的壓力,張學良決定“奉軍入關”,在支持蔣介石的同時,為自己爭取外援。
奈何只不過是美夢一場,在“改旗易幟”之后,日本軍隊很快便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攻占了東北軍的“老巢”奉天。
此時的張學良怎能會沒有打回奉天去的愿望,奈何東北是張作霖的發跡之地,其具備的工業和軍事以及各種資源就是蔣介石對其都“眼紅依舊”。
要知道當時的東北軍可是中國唯一一支具有“陸海空”各種兵種的部隊,日本人更是對其垂涎欲滴。
蔣介石這種“大獨裁”統治者自然是不可能會放張學良的部隊回去,只寄希望于“不抵抗政策”讓東北軍成為無根之浮萍,再也對其產生不了威脅。
面對張學良的一再上書,始終以“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讓張學良去剿滅共產黨,張學良只能含恨服從命令,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不服從命令的后果。
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之下,東北三省很快全部淪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東北土地的占領給他們“爆滿”的自信,甚至在此之后更是提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
珍視的土地
東北全境土地的占領,日本人似乎是完成了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口號,顯得愈發的得意忘形,要知道東北的土地面積將近日本的六倍之多。
日本人非常重視這塊土地,在這里豐富的資源幾乎令其瘋狂,日本通過控制東北,幾乎滿足了戰爭機器80%戰略的物資運轉。
日本人更是將其作為對外侵略的“大本營”,在東北地區的投入甚至不亞于其對于國內的建設。
在日本人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的期間,僅是在基礎設施的鐵路方面就投入超5億美元來建設諸如長春鐵路等基礎設施,試圖將其打造成“日本第一都市”。
日本人甚至把33萬日本民眾移民東北,更是通過行政命令的手段,強制讓人們接受日語教育以便于進行“文化控制”,寄希望永久控制該地區。
但是美國人的核武器的一聲巨響,打破日本人繼續“進攻”的美夢,日本人不得不開始其構思日本本土防御的策略。
日本人甚至因為其本土“受損”和資源匱乏,提出來計劃將日本大部分人口遷至東北,依托其完整工業體系和廣袤土地退守東北,放棄本土進行長期抵抗。
要知道偽滿洲政府的GDP曾經達到過日本本土1.5倍還多,但是伴隨著日本天皇的一紙“無條件投降詔書”,此事不了了之。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看重,即使是戰敗之后依舊賊心不死,妄圖舍棄本土,占據東北地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