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等風來到大風至,網友們紛紛曬出身邊“風”景。截至目前,薊州區最大陣風14級,突破全市1951年以來紀錄,中心城區最大陣風同樣突破了歷史同期極值。
呼嘯的風聲中,城市應急響應機制高速運轉:國網天津電力搶修人員嚴陣以待,多個公園、景區緊急閉園,各個社區展開拉網式隱患排查……這些行動勾勒出應對極端天氣的立體圖景,展現出“全市一盤棋”的齊心協力。看來,任狂風再強,也吹不散這座城市守望相助的溫暖底色。
應對極端天氣,全員齊參與。大風即將來臨,大家紛紛主動關閉門窗、排查陽臺隱患、收起花盆衣架,并且改變原有的周末出行計劃,宅在家中做好安全防護。保護好自己,就是為全市共御風患做貢獻。風起時,見有共享單車被吹倒在路中間,好心市民將其挪走;見戶外停車安全受威脅,天津多家大型商場宣布地下停車場免費對公眾開放,一些小區也發出了讓業主免費進地庫停車兩天的通知。大風中還有許多溫暖互動,這些凡人微光,共同匯聚成防風減災正能量。
風來了,生活不停擺。極端天氣下的民生保障,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大風天氣里,“菜籃子”依舊豐富多樣,津城各大市場新鮮蔬菜整齊碼放,價格運行平穩。原來,在暴風來臨前,供應鏈企業就臨時加車配送了生鮮物資,各類市場也已啟動保供機制。外賣平臺同步調整策略,為騎手們配備防風護具,既保障配送安全,又保障城市物資流通。居委會也及時為獨居老人送上了“應急包”,開展“點對點”精準服務。以高效之“穩”壓住大風之“狂”,一個個細節,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民生溫度。
大風之中,總有人為你兜底。“硬核抗風”的畫面,今天在朋友圈中一次次出現。北辰區有小區電動車棚被大風吹倒,物業工作人員在幾乎站不穩的情況下緊急處置,他們狂亂的頭發成為一道美麗風景。在和平區,大風吹得交通隔離護欄有移位風險,“蜀黍”頂著風,不辭辛勞地在一個個護欄之間家裝金屬加固器。更不用說在那些看不到的角落,市政、電力、消防、醫院等應急保障部門,以及公交地鐵、工地建設等單位,都已做好充分預案,高效應對、緊急加固、及時修復。聞“風”而動、全力以赴,是各部門、各單位共同的“戰風”姿態。
一次極端天氣,既是對城市應急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社會凝聚力的加強。“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風力最強的時段到來了,勝利也即將來臨。在大風停歇之前,讓我們繼續堅持一下,團結一心守護城市人性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