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掉牙是自然規律?很多人認為,老年人牙齒脫落是無法避免的,但其實牙齒本身并不會因年齡增長而自然脫落。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8020”原則,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該還有20顆功能牙。臨床上也可以常看到,一些接近百歲的老人,牙齒基本是完整的,有較好的咀嚼功能,能充分地攝入營養。
那么,牙齒脫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 牙周病是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造成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成年人的牙齒脫落問題,50%以上與牙周病有關。
牙周病會導致細菌侵犯牙齦和牙槽骨,造成牙周炎、牙齦炎等。
而牙周炎的早期表現為牙齦紅腫、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等。如果不治療,會導致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最終牙齒松動、脫落。
牙周炎不可逆,它也是中老年人牙齒脫落的“頭號殺手”。
2 牙齒脫落的其他原因
齲齒:牙體疾病最常見的就是齲齒,它也是造成我們牙齒脫落的第二大病因。
齲齒未及時治療,會侵蝕牙神經,導致劇烈疼痛,甚至發展為根尖周炎或牙根感染。嚴重的齲齒,可能無法修復,只能拔除。
咬合錯位:咬合錯位可能會間接引發牙齒疾病。首先,錯位的牙齒會造成咬合創傷,使牙齒受力不均勻,局部牙齒受力過大。時間一長,可能會造成牙齒提前脫落。
其次,牙齒不齊,會造成牙齒擁擠,容易使牙齒菌斑堆積、藏污納垢。哪怕堅持刷牙、洗牙,可能也無法清潔干凈。調查顯示,40歲以后,這些擁擠不齊的部位,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刷牙方式不當:刷牙方式不當,如習慣橫向刷牙,可能導致牙齒頸部楔狀缺損,增加牙齒折斷的可能性。
外傷:外傷是成年人牙齒脫落的常見原因,容易發生在牙前區,如打籃球時被球撞傷,導致門牙變松,甚至脫落。
3 3個方法自測牙齒是否健康
看牙齦顏色:如果牙齦呈淺粉色,說明比較健康。如果牙齦呈鮮紅或暗紅色,說明可能存在炎癥,牙齒有脫落的風險。
看牙齒的顏色:健康的牙齒一般是乳白色,齲齒則可能是出現黑點或黑線。
齲齒的早期表現是,在牙齒的某些特定位置,比如牙齒的窩溝、點隙,出現黑點或者黑線。雖然看著不起眼,也沒什么癥狀,但已經在侵蝕牙釉質了,被稱為淺齲。
如果齲壞進展到牙本質,被稱為中齲,牙齒容易酸軟、冷熱敏感。如果齲壞深入到牙髓,破壞了里面的血管、淋巴系統、神經,就會出現自發疼痛。最后進展到牙根,就會形成根尖周病,此時牙齒可能就保不住了。
看刷牙時是否出血:如果刷牙時發現有出血現象,或者吃東西時發現上面有血跡,說明牙齦可能發炎了。
4 衰老對牙齒的影響
雖然衰老并不必然導致牙齒脫落,但牙齒和牙周組織也會出現增齡性變化,具體包括:
牙齦萎縮:隨著年齡增長,牙齦會逐漸退縮,牙根暴露,牙齒變得敏感。
牙釉質磨損:長年累月的咀嚼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逐漸磨損,增加蛀牙風險。
唾液分泌減少: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更容易滋生細菌。
5 如何預防牙齒脫落
做好日常口腔護理: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天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除牙齒間隙的殘留物。飯后漱口,減少食物殘渣堆積。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每半年或一年洗牙一次,清除牙結石,預防牙周病。
健康飲食習慣:多攝入富含鈣、維生素D、維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新鮮蔬果。少吃高糖、高酸食物,避免損害牙釉質。
及時治療口腔問題:發現蛀牙或牙齦出血等問題時,盡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聚焦
1 癌細胞最喜歡的10種食物
“1種水果”:腐壞發霉的水果。
水果大多含水量豐富,霉菌可能隨著汁液在內部蔓延。所以,肉眼看不見發霉的部分,可能早已被霉菌占領了。
“2種蔬菜”:腌制菜、油膩菜。
常吃腌菜可能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風險。油膩的菜,脂肪含量肯定高,而高脂肪飲食恰恰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3種飲品”:燙嘴飲品、含糖飲品、酒精飲品。
習慣熱食的人,黏膜由于反復刺激而增生變厚,對溫度不敏感,長此以往,容易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風險。
含糖飲料喝越多,患癌風險越大。
酒可以直接損傷肝細胞,造成轉氨酶升高。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飲酒會增加肝癌的患癌風險,且致癌概率取決于飲酒的量和頻率。
“4種肉類”:加工肉、烤肉、過量紅肉和咸魚。
加工肉為了延長其保質期,一般會在制作時添加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胃里后,會與胃中蛋白質發生反應,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增加患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癥的風險。而且,加工肉制品中鈉的含量都會比較高,而高鹽飲食對胃黏膜有一定傷害,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例如豬肉、牛肉、羊肉等。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癥研究機構將紅肉歸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嗜食紅肉增加大腸癌等的風險。但這并不是說不要吃紅肉,紅肉富含礦物質尤其是鐵元素。紅肉可以吃,但要適當控制量。
燒烤屬于高溫烹調,高溫下肉類會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二者都屬于致癌物,致癌物含量會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加。
咸魚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能與腌制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
2 6個不良習慣正在傷害鼻健康
4月12日是全國愛鼻日。鼻子作為人體呼吸系統的“前哨站”,不僅幫助我們感知世間的芬芳,更是抵御外界病菌的第一道防線。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習慣,正悄無聲息地傷害著鼻健康。
(綜合來源:科普時報、新京報、央視新聞、央廣網、健康時報等)
工人日報客戶端《樂健康》第597期
來源:工人日報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