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宣布對智能手機、計算機等 19 類電子產品實施 “對等關稅” 豁免。這波操作距離特朗普 4 月 2 日高調宣布對全球加征 34% 關稅僅過去 9 天,被外媒戲稱為 “史上最短命的貿易政策”。此時的華盛頓正陷入罕見的政治漩渦 —— 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已從 2 月的 45% 暴跌至 41%,超過半數選民直言其經濟政策 “完全失敗”。
特朗普這波 “閃電豁免” 背后,藏著三個致命矛盾。
首先是供應鏈崩盤風險: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若維持 145% 關稅,2025 年美國芯片進口成本將增加 820 億美元,直接沖擊蘋果、戴爾等企業。蘋果公司約 80% 的 iPhone 在中國生產,若維持高關稅,iPhone 價格可能從 1599 美元飆升至 2300 美元,直接沖擊美國消費者。
其次是盟友信任危機: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4 月 13 日緊急訪美,試圖協調關稅立場,但歐盟內部對美國政策的不滿已公開化。荷蘭外貿大臣克萊弗甚至放話,歐盟正醞釀對美 34% 關稅反制。
最后是國內政治壓力:共和黨中期選舉臨近,農業州選民因大豆出口銳減怨聲載道,而科技巨頭游說團隊在國會山展開密集活動。
中國商務部 4 月 13 日深夜回應,發言人用 “兩次調整”“修正錯誤” 等措辭直擊要害。
我們明確指出,美國第一次調整是 4 月 10 日特朗普宣布暫停對多國 90 天關稅,但保留 10% 基礎稅率;第二次調整則是 4 月 11 日豁免 19 類電子產品關稅,卻要求這些產品仍需繳納 20% 的 “芬太尼關稅”。就是直接告訴全世界,美國的政策朝令夕改,把國策當兒戲,讓全世界看笑話。
其次,我方發言人也指出:這第二次修改,是美方改正錯誤的一小步,希望美國在改正錯誤方面再邁出一大步,就是直接敲打美國,我們可看著你呢,看你接下來又要如何唾面自干,如何狡辯,但不管如何,我們重在行動,不是看你怎么吹牛。
這波回應被外媒評價為 “殺人誅心”—— 既戳穿了政策反復性,又搶占了道德制高點。CNN 則評論稱,中方回應 “讓美國在盟友面前顏面掃地”。
特朗普試圖通過制造外部危機轉移矛盾,但中方早已預判其戰略意圖。在臺海方向,賴清德近期頻繁炒作 “過境美國”,但中方在臺海周邊展開實彈軍演,直接威懾 “臺獨” 勢力。美國智庫 CSIS 報告承認,“臺海軍事平衡已向大陸傾斜”。
南海局勢同樣劍拔弩張,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為應對 5 月中期選舉,試圖拉攏美國介入南海,但杜特爾特家族支持率已反超,小馬科斯的 “反華牌” 面臨失效風險。
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 4 月 14 日簽署行政令,將對俄制裁延長一年,試圖通過刺激俄烏沖突轉移國內矛盾,但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合作持續深化,削弱了美國制裁效果。
當前美國經濟已陷入 “三重困境”:6 月將有 6.5 萬億美元美債到期,財政部需緊急融資,但 30 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 5%,融資成本飆升;道瓊斯指數較 4 月高點下跌 12%,科技股市值蒸發 3 萬億美元,蘋果、微軟等企業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電子產品關稅豁免導致相關商品價格反彈,3 月 CPI 同比上漲 4.9%,美聯儲陷入 “加息找死,不加息等死” 的兩難。
中國則占據三大戰略優勢:社會零售總額達美國 80%,內需市場足以消化外部沖擊;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出口增長 35%,對沖傳統制造業壓力;金磚國家擴容至 15 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 100 國,逐步瓦解美元霸權。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投資 2.3 萬億元,建成全球最大 5G 網絡,這種結構性優勢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重建經濟壁壘,但全球供應鏈的深度融合使其政策淪為 “經濟自殺”。中國則以開放促改革,推動 “雙循環” 戰略,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構建新優勢。
接下來,該怎么走,特朗普要怎么選,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