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圖片由AI生成
夜幕降臨,晉江氣電的輪廓在海風中浮現,像一艘停泊在潮間帶的巨輪,鋼鐵甲板上閃爍著微光。風從入海口吹來,裹挾著紅樹林的咸腥與冷卻水排放口的濕熱,拂過輸氣管道——那是一條蜿蜒于地下的甲烷河流,隱秘地涌向燃燒室。我站在集控室外,仰頭望去,今夜是七星連珠的時刻,星光恰與管道的走向重合,仿佛天穹為這座電廠繪制了一張隱秘的星圖。
燃氣輪機在低吟,像鯨群在深海吐納的氣泡,回應著三公里外漁船的馬達聲。夜班開始了,我推開窗,機組探照燈的光柱刺破霧氣,在煙囪的白霧中折射出一片逆向生長的星海。白霧裹著光斑升騰,像被沖上海岸的發光水母群落,漂浮在晉江的夜空中。管道內氣流的摩擦聲低沉而綿長,應和著防波堤外漁火的閃爍,仿佛于潮聲中加密著一串摩爾斯電碼。
夜間的負荷高峰來襲,燃氣輪機負荷攀升到最高,像夸父追逐著月影的軌跡。屏幕上的負荷曲線陡然上升,化作煙火的弧線,在零點綻放為城市不眠的星群。我盯著那跳動的數字,想象十點時電能脈沖猛烈波動。泵組的聲音清澈,輕調進氣閥門,氣流微微一顫,仿佛改變了25光年外織女星的折射率。身旁的同事遞過一杯水,笑著說:“這夜班,像在給星星發電。”他們的身影映在屏幕微光中,如倒映蒼穹的星斗。眺望窗外,冷卻水管道旁的草叢里,一只飛蛾撲棱著翅膀,撞上燈光,像誤入銀河的流星。
廠區高空,煙囪指示燈投下紅光,在浪尖暈開一圈圈漣漪,與防浪堤外的漁船星火遙相呼應。管道的保溫層泛著冷銀色,與遠處閩南紅磚民居的暖調碰撞。渦輪靜止時如收攏翅膀的鷹隼,啟動瞬間震落的露珠帶著星辰的坐標,墜入草叢,驚起一只招潮蟹。它舉著比排放口更小的螯,測量著月光的漲落,像在為這工業熱源繪制一份生態寓言。
集控室的玻璃映出雙重鏡像:中控屏的電子藍與啟明星的銀白在黎明前和解。運行人員翻開日志,記錄下機組運行的參數。那小小的壓力傳感器隨著氣流收縮震顫,像月影投射在海面的金光。湊近一看,屏幕上的壓力曲線恰似獵戶座的腰帶,三點連線,在星夜中凝固成永恒的瞬間。
儀表盤上,數字跳動,似一場星光閃爍,負荷峰值是對月、對星、對晉江的擲響。遠處傳來一聲汽笛,漁船靠泊碼頭,拋出的纜繩在潮間帶拖曳出彗星狀的泥痕。此刻,晉江的潮聲壓過船舷,是近在咫尺的星夜低語。防浪堤的混凝土縫隙里,微風拂動野草,低語著沿海的秘密,仿佛在訴說這座電廠與大海的千年盟約。
深夜,汽包在監控鏡頭里緩緩膨脹,像被按下暫停鍵的超新星爆發。凌晨3點,負荷跌入谷底,備用機組休眠如獵戶收弓,而箭囊里卻蓄滿待射的閃電。我起身巡檢,安全帽的頭燈掃過管道,驚起一只夜梟。偶爾頓足,凝望天際,閃爍的星光,像燃燒室里的藍紫光粒重組的微觀銀河。
星夜無言,晉江氣電卻從未沉默。每一度電,都是從天然氣中提煉的星光,那是萬家燈火與城市霓虹的生命線,如晨曦中的樹梢,輕搖著不息的希望。
走回集控室,我的耳邊回蕩著同事的話:“這光,是咱們點給晉江的星。”是的,這樣的星夜不僅是一座電廠的日常,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地表的鋼鐵建筑與高空的星圖交織,閩南漁火與工業燈塔共舞,在這片潮汐澎湃的土地上,譜寫出一首屬于能源人的天地樂章。
(作者供職于福建晉江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