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的潺潺流水,到山巒的綿綿翠影;從歲月的悠悠長歌,到時代的隆隆鼓點;從商貿的蓬勃脈動,到文旅的絢爛交融。靖遠,商貿、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奏響著一曲激昂澎湃的華章,讓“詩”與“遠方”在這片土地上完美交融。
近年來,靖遠縣立足"黃河穿城"的獨特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創新文旅業態,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讓秀美的自然風光"動起來",讓傳統的農耕文明"潮起來",走出了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古老渡口的商貿記憶到現代文旅的蓬勃生機,從梨花盛開的田園詩意到非遺傳承的匠心獨運,靖遠正以全新的姿態,奏響黃河之畔最動人的文旅交響樂章。
歷史與自然的雙重饋贈:文旅融合的豐厚底蘊
靖遠的歷史縱深如黃河般源遠流長,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著文明的印記。法泉寺石窟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佛教藝術遺存,歷經千年風雨洗禮,石窟內的佛像雕刻精美絕倫,壁畫色彩斑斕,每一處線條、每一抹色彩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是靖遠歷史文化的生動見證。
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大廟村作為黃河流經靖遠的最后一個村落,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素有"大廟古堡、絲路古渡"之美譽,古老的渡口曾見證無數商旅駝隊的往來穿梭。如今,這些歷史遺跡已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讓游客在游覽中感受時空交錯的文化震撼。
黃河不僅賦予了靖遠厚重的歷史,更孕育了這里獨特的自然景觀。靖遠縣城坐落在黃河與烏蘭山之間,古老的鐘鼓樓與現代的文旅設施和諧共存,形成了"一城山水半城文"的獨特格局。黃河在靖遠境內流經10個鄉鎮154公里,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勾勒出兩岸四季不同的優美風光。夏日的水岸三合景區波光粼粼,冬季的烏蘭山銀裝素裹,春日的大廟村千畝梨花如雪,秋日的若笠鄉層林盡染,自然與人文在此完美融合,為文旅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靖遠的物產同樣得益于黃河的滋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群"。“小口大棗”“靖遠羊羔肉”“靖遠文冠果油”“靖遠旱砂西瓜”等7個國家地理標志認定的農產品,不僅是農業產業的支柱,更成為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
享譽隴上、聞名全國的靖遠羊羔肉以其鮮嫩醇厚入選全省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富農興農典型案例。大廟香水梨皮薄汁多味甜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些特產通過文旅渠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實現了從"農產品"到"文旅商品"的價值提升,讓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帶走一份屬于靖遠的記憶。
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秀美的自然風光,構成了靖遠文旅融合發展的"雙輪驅動"。近年來,靖遠縣精心打造了黃河風情、紅色文化、絲路古跡、長城體驗、鄉村生態和農業觀光六大精品旅游線路,讓歷史文化可觸摸、自然景觀可體驗、鄉村生活可參與,真正實現了"資源變產品、產品變產業"的良性循環。文旅融合不僅讓靖遠的"老資源"煥發"新活力",更讓這座黃河之城在新時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表達方式。
項目引領與業態創新:文旅融合的實踐探索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靖遠縣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以項目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文旅標桿。靖遠縣文化產業中心作為集文化、藝術、體育、娛樂、商業、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平臺,已成為靖遠文化產業的新地標。
該中心整體布局分體育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多個場館,通過舉辦各類文化節、體育賽事、商業促銷以及旅游推廣活動,實現各業態之間的相互促進與協同發展,成為區域內文體商旅融合發展的典范。文化產業中心的成功運營,不僅豐富了本地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
鄉村旅游是靖遠文旅融合的重要突破口。東灣鎮按照"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思路,連片打造"天地人三合"、"菜根香大壩"、"稻香村瓜園"三個鄉村建設示范村,形成了以翡翠小鎮、法泉寺、大壩巷子、水岸三合等為基礎的20平方公里鄉村旅游圈。
其中,水岸三合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法泉寺石窟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大壩巷子通過舉辦鄉村振興美食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和音樂美食主題鄉村旅游活動,成為網紅打卡地。這些項目將農業生產、農事體驗、生態觀光、民俗文化等元素有機融合,讓游客在田園風光中感受鄉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
節慶活動是激活文旅市場的重要引擎。靖遠縣深挖地方特色,培育了"山水人文·河美靖遠"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元宵音樂焰火晚會”“法泉寺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大廟梨花賞花會”“小口大棗采摘活動”“黃河生態文化旅游活動”等重大節會。
特別是2025年全國春季"村晚"示范點活動暨全省"四季村歌"啟動儀式,以"梨花香里唱村歌·大地歡歌促振興"為主題,將"村晚"與"村歌"完美融合,民族歌舞、秦腔、鍋莊舞以及地方曲藝輪番上演,露天舞臺搭配梨花美景,為游客呈現了一場獨特的鄉村文藝盛宴。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靖遠的知名度,更讓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
近年來,靖遠在文旅融合中還積極探索"互聯網+"新模式,大力發展電商直播產業,2024年網絡銷售額達到9.28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開通了"臻品甘肅"等線上旅游消費板塊,構建現代流通網絡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格局;舉辦"甘味靖品"杯靖遠電商直播大賽,通過"云端賞花·靖彩綻放"直播活動,讓無法親臨現場的網友也能在線賞梨花、看非遺、探美食。數字技術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時空界限,拓展了客源市場,為傳統文旅注入了新動能。
從重大項目建設到小微業態培育,從實體場景打造到虛擬體驗創新,靖遠的文旅融合實踐呈現出多層次、全方位的特點。這些探索不僅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提升了游客體驗,更關鍵的是形成了"文化引領、旅游帶動、產業融合、全域發展"的良性機制,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鄉村振興與民生改善:文旅融合的社會效益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為靖遠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東灣鎮大壩村通過省級文旅振興樣板村驗收,大蘆鎮大蘆村入選文旅部"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這些榮譽的背后是鄉村面貌的煥然一新和群眾生活的切實改善。
漫步在東灣鎮瓜園村,鮮花綻放、綠樹成蔭,平坦整潔的巷道向前延伸,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兩側,內容豐富的文化墻展現著文明新風尚。稻香農家樂里,庭院環境干凈整潔,大鍋里的菜肴香飄四溢,客人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談笑風生,呈現出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
文旅產業已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過"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的模式,靖遠培育開發了以大棗、黑瓜籽、東灣驢肉等產品為主的一批特色文旅產品,讓村民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體驗"的轉變。
興隆鄉大廟村依托百年梨園資源,成功舉辦多屆梨花節,為這個古老的村落帶來新的活力;糜灘鎮的石板溝農家院內近百種牡丹悄然綻放,各色牡丹花瓣層層疊疊,將農家小院點綴得格外有魅力,成為游客親近山水生態美景的熱門選擇。來到虎豹山莊,即可遠眺滾滾東去的黃河,又可瞻仰紅色古跡,這里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里成為很多人緩解壓力、放松身心的極佳去處,這些鄉村旅游項目也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截至目前,靖遠縣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省級文旅振興樣板村3個,有虎豹山莊、魚龍山、烏蘭山等旅游景點6個,旅行社營業部2家、旅行社分社1家,旅游商品銷售示范點1家、文化企業136家。較上年,旅游接待人數同比增長46.3%;旅游花費同比增長72.2%。
文旅融合還促進了靖遠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全面提升。靖遠縣積極爭取中央旅游資金1000萬元,用于完善水岸三合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64.6萬元,在交通主干道和鄉村旅游村設立各類旅游標識標牌132塊;投資200萬元建設人民路健身步道,投資37萬元建設靖遠縣濱河社區籠式足球場,投資100萬元建成多功能運動場、足籃排籠式球類運動場。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評選"美麗庭院",沿黃旅游扶貧公路獨石段入選2023年隴原"最美農村路",完成多個示范鎮和示范村建設及提升改造任務。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滿足了旅游發展的需要,更極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讓鄉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家園。
更為深遠的是,文旅融合激活了靖遠鄉村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剪紙、刺繡、民歌等民間藝術通過旅游平臺得到傳承和弘揚;社火表演、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在節慶期間精彩紛呈,游客們可以親身參與其中,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村晚""村歌"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村民從文化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創造者。文化不再是櫥窗里的陳列品,而是鮮活的生活實踐,這種文化認同與自信是鄉村振興最持久的內生動力。
悠悠黃河,勾勒靈動水色;山巒起伏,鋪展蔥蘢翠影。靖遠的實踐表明,文旅融合不僅是經濟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文化工程。通過文旅融合發展,靖遠正在實現"鄉村美、產業興、村民富"的奮斗目標,探索出一條"以文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在這片黃河滋養的土地上,文旅融合的種子已生根發芽,正綻放出絢麗的和美鄉村之花。
一首唱不完的歲月長歌,一幅看不夠的絢麗畫卷。靖遠,這座黃河臂彎里的城市,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自然的靈動;既有紅色的激昂,又有民俗的溫情;既有美食的誘惑,又有文化的滋養。這座黃河之濱的城市,正以創新為筆、品質為墨、文化為紙,書寫著文旅融合發展的精彩篇章。
無論是追尋歷史的足跡,還是享受自然的饋贈,抑或體驗鄉村的寧靜,靖遠,都能給你一場難忘的旅行。
來吧,讓我們踏上這場與黃河相遇的驚喜之旅,在這片詩意棲居的土地上,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溫暖與感動。
來源:靖遠電視臺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