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山西的田野間正上演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春澆進行曲”,在這片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上,水利人以水為筆,以渠為墨,書寫著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精準調度,水潤三晉糧倉
隨著氣溫回暖,山西從南至北的廣袤田野上,春耕的號角已全面吹響。省水利廳積極響應全省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將春澆灌溉作為當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精準調度、科學配置,讓每一滴水都成為滋養土地的“金鑰匙”。截至4月12日,全省已有128處大中型灌區開啟春灌供水,累計上水約4.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402.9萬畝,其中,冬小麥灌溉用水量約2.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44.5萬畝。春澆行動為冬小麥等農作物送去了“及時雨”,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骨干工程發力,聯合調度顯成效
汾河水庫與汾河二庫,作為山西水利的“雙子星”,今年以來更是強化了聯合調度機制,通過提前巡查供水設施、科學調蓄水量,確保了春澆供水的穩定與充足。自2月下旬起,汾河生態與農業灌溉泄流水量顯著增加,日均下泄流量達26.7立方米/秒,有效緩解了下游灌溉用水壓力,讓清澈的汾河水滋潤著廣袤的農田。
大中型灌區齊發力,精準灌溉潤心田
汾河灌區:作為山西最大的自流灌區,汾河灌區今年以“搶抓早春澆機遇”為口號,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灌溉效率,以節水為核心推動水價改革,自2月中旬春澆啟動以來,已灌溉農田近50萬畝,展現了大型灌區的責任與擔當。
昌源河灌區:面對灌溉面積16萬余畝的重任,昌源河灌區提前行動,強化河道整治與設施維護,確保了春灌期間渠道暢通、水泵高效。精準把控流量,實現了“水到田頭、潤至根脈”的灌溉目標,讓“豐收水”奔向田間地頭。
文峪河灌區:設計灌溉面積超50萬畝的文峪河灌區,今年春澆以來科學研判、精準施策,與多部門聯動解決水源問題,截至目前,已完成灌溉面積4萬余畝,預計5月中旬將全面完成春澆任務,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大禹渡灌區:依托先進的GIS一張圖和數字孿生技術,大禹渡灌區實現了灌溉時間、計量、水量的“三精準”,自春澆啟動以來,已累計提水超2000萬立方米,灌溉糧食作物30余萬畝,展現了智慧水利的魅力。
夾馬口灌區與尊村灌區:作為運城當地灌區的兩大“巨無霸”,夾馬口灌區與尊村灌區分別以超百萬畝的灌溉面積和廣泛的受益范圍,成為春澆灌溉的主力軍。今年通過早安排、早介入,加強設施維護與隱患排查,兩大灌區均提前啟動春澆工作,為農田送去了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
在這場春澆戰役中,省水利廳精心組織,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以水為民、以水興農”的初心與使命,彰顯了對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的“水利擔當”,山西水利人將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為全省農業生產穩定與豐收貢獻提供水支撐水保障。
(素材來源:山西水利)
(責編 李恒靈 李麗 助編 董文玉 蘭亞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