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分享開始之前,我想先做個小小的調研。
請問,你們公司,今天正在采用哪種辦公模式?
那么,如果讓你說了算,你更希望,你們公司采用哪種辦公模式?
哪一種?如果是C,那你希望是幾天遠程,幾天現場?為什么?歡迎你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
但是,無論如何,遠程辦公的時代,可能真的是要終結了。
疫情初期,由于行動不便,原本小眾的遠程辦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流行起來。之后的三年時間里,遠程辦公成了相當前衛的概念。很多人公開發聲,肯定它的好處。很多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公司,也陸續開始了實踐。甚至有人預測,即使是疫情結束了,遠程辦公也將會是辦公模式的主流。
數據也顯示,在2020年年中,有超過60%的職場人,是在家辦公的。但是,2023年之后,隨著疫情的結束,很多曾經的遠程辦公的支持者,就開始取消遠程辦公模式,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恢復現場辦公了。
比如,亞馬遜。2023年5月,亞馬遜公司發了一封內部郵件,要求員工每周至少在辦公室工作3天。2025年1月2日起,要求改為每周5天到辦公室工作。
蘋果,迪士尼,星巴克,沃爾瑪,也都成了“背叛者名單”中的一員。最有趣的是,一些為遠程辦公提供工具的視頻通訊公司,也在其中。
那么,好端端的,這些公司,為什么要“出爾反爾”,把員工叫回辦公室?遠程辦公,不是有很多的好處嗎?不是說,它是未來辦公模式的主流嗎?
和你分享一點我的看法。
2月12日,我在“劉潤·進化島”上,發布了一篇日課。在那篇日課里,我說:
其實,我一直對遠程辦公持保留態度。
是的。遠程辦公,的確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好處。
比如,工作狀態。有的同學,可能并不喜歡辦公室的“氣氛”。在家辦公,反而效率更高。比如,通勤時間。有的同學,可能每天要把2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家辦公,就只需要從臥室走到書房。省出來的時間,就可以用在工作或是自我提升上。
反過來,對于公司,也能省掉一部分的線下辦公空間。很多公司,也能從異地招聘優秀的人才。而不是非要對方和自己身在同一個城市。
所以,我的一些同事們,也不止一次地提出過遠程辦公,至少部分工作日遠程辦公的想法。做研究,在哪做不是做?寫文章,在哪寫不是寫?剪視頻,在哪剪不是剪?反正,我在規定時間內交出保質保量的工作成果就是了。你管我這么多干嘛?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這家小破公司,還是堅持要求同事們來辦公室坐班的。
為什么?
因為遠程辦公,大大提高了溝通閾值。
什么意思?
舉個例子。
我在公司里,其實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但是,除了接待來訪的客人,我幾乎不怎么使用這間辦公室。平時,只要不出差,我就在公司的辦公區里,和我的同事們坐在一起。
這樣一來,我和同事們的溝通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有時候,我正在我的工位上做研究。突然,發現一件特別好玩兒的事兒。忍不住想要分享。這個時候,我就會把我的頭向左或是向右一扭,跟旁邊的同事說,誒,你看,這個挺有意思的。對方也只需要挪挪椅子湊過來。看一看,笑一笑,也就回去了。
但是,如果讓我分享給隔了一排的同事呢?那我可能就不太愿意站起來,端著電腦,走到對方身邊分享了。當然也不會從獨立辦公室里出來,哈哈哈哈,然后再回去。更不要說為了這件事安排一個視頻會議。難以想象。因為我會覺得,這不劃算。
所謂的不劃算,其實就是成本比收益更高。一旦你覺得一場溝通的成本比收益更高,那這場溝通就不會發生了。
比如,你有一個小小的疑惑,想要向更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但是,他并不在辦公室。一想到還要在微信上問“在嗎?方便嗎?”,一想到對方還不一定有空,一想到早上9點的疑惑可能要拖到下午5點才能解決,你可能立刻就會冒出一個想法:算了,不問了。
遠程辦公之下,溝通的成本總是很高。只有當溝通的收益也足夠高的時候,溝通才會發生。
所以,今天很多幫助我們遠程辦公的工具,本質上,就是在用各種辦法降低溝通成本。比如在線文檔。比如在線會議。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這些工具,還不足以讓溝通的成本降到“面對面”的程度。
這就意味著,遠程辦公的場景里,類似于扭頭的“小溝通”,將會被大量扼殺。尤其,是那些看上去成本比收益更高的小溝通。更不要說有些時候,遠程辦公還會降低團隊的凝聚力,減緩問題的解決速度。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什么小溝通,不就是閑聊嗎?扼殺就扼殺唄。要是成本比收益更高,那就更應該扼殺了。
不是的。小溝通,不只是閑聊。甚至,還決定著一家公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比如,在茶水間遇到同事,你可能就會隨口一問,昨天你帶來的那位客戶,是哪家公司的?看著挺面熟。對方可能會說,哦,那是我老同事,我認識。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引薦一下。比如,在餐廳遇到伙伴,你們可能就會聊到,最近在忙些什么,有哪些困難,對方有些什么樣的看法,能提供哪些幫助。
有的公司,在設計辦公室的時候,還會“強制”讓員工們能夠“偶遇”。比如,公司里有一個小廚房,擺著點心飲料,讓員工們可以自取。但是,進出廚房,卻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為什么?因為這樣,你就能經常和很多人偶遇。然后呢?然后,當然是聊上幾句。你的項目怎么樣,最近在看什么書,關注什么有趣的事情。創造力,想象力,有時就是這樣來的。
現在,你可能就能理解,為什么很多曾經非常支持遠程辦公的公司,今天都陸陸續續開始把員工叫回辦公室了。
因為一座城市,不能只有一環、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卻沒有小街小巷。人們也不能只在處理大事的時候才出門。
如果,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你的公司,還是需要處于遠程辦公的狀態。那么,你可能得在“促進溝通”這件事上,多下功夫了。比如,選擇一些更加友好的溝通工具,盡量減少每次交流所需要的技術和時間投入。能電話就電話,能語音就語音,不一定非得安排視頻會議。比如,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溝通。遠程茶話會,線上吐槽大會。都可以。比如,建立一套透明的信息共享機制。用好共享文檔、項目管理工具等等。一定要方便,好找。比如,培養一種主動溝通的文化。隨時分享工作進度、項目難點、個人想法。而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我還是會建議你,盡量選擇現場辦公。
畢竟,一家公司里,不能只有事的強度。還得有人的溫度。
真正的創造力,也往往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互動所碰撞出來的火花。
你說呢?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能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能。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觀點/ 劉潤主筆/ 二蔓/ 歌平版面/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68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