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連云港志愿者周翀老師在當地云臺山一帶巡護時,偶然見到了一只渾身褚紅的小型鳥類。周老師經常在野外走,對當地常見鳥類基本都是熟悉的,但這一次,他直覺這只小鳥不常見,是個稀客。
在江蘇連云港地區首次記錄到的赭紅尾鴝。
“第一眼看到它時,是落在一塊大石頭上面,人走近時就飛走了”,周老師描述,當時這只小鳥受驚后,瞬間就飛到了附近一大片的櫻花林里。彼時,海邊的這片高大櫻花林正值盛花期,滿樹的粉紅新碧,?爛無比,但周老師憑借豐富的野外調查經驗,還是準確找到了這只小鳥的落點,并拍下了完整的影像記錄資料。
當天晚上,周老師經仔細辨認,并向連云港市及南京林業大學等生科院學者求證,確認這是一只當地很少見的赭紅尾鴝。“2024年,南京林業大學在調查并編制江蘇省陸棲脊椎動物名錄時,曾首次發布在江蘇鹽城、南通如東等沿海地區,發現有赭紅尾鴝分布,那么眼下在連云港市的沿海地區云臺山再次發現其行蹤,是完全有可能的”,周老師稱,盡管不排除是迷鳥的可能性,但在連云港市,這還是首次記錄到這種鴝類鳥類。
跟北紅尾鴝、藍頭紅尾鴝等其他鴝類一樣,赭紅尾鴝也是一種領域性很強的物種,它們經常棲息于較開闊區域的房舍、園林及農田周圍,并在棲息地附近覓食。人們見到它們時,最具有顯著識別標識的一個動作就是:經常點頭并顫動尾部。從常見分布區域來看,在我國境內,它們主要分布在西藏東部、西部、甘肅、新疆、四川、以及云南西北部等地,冬季遷徙時,也在河北、山東、香港及海南島等地有發現記錄。
在我國西北地區拍到的赭紅尾鴝。風語者攝。
對于在連云港地區首次記錄到了赭紅尾鴝,周老師還是挺開心的。因為從此前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赭紅尾鴝在江蘇地區的分布,主要是在江蘇省南部、中部地區及鄰近省份的高山針葉林、灌叢草叢等區域活動,現在加上連云港地區,則相當于補齊了江蘇省北部沿海地區關于這一物種的分布記錄。
(除署名外,照片和視頻均由周翀老師提供)
文/gone
審/summy
排版/ange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