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新輝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侏儒山北踞漢水、南臨長江,是侏儒山戰役遺址所在地,轄區內傳統農業、湖區居多。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司法需求,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法院侏儒山人民法庭深耕紅色沃土,緊扣“三農”發展需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支部下沉、調解下村、服務下企、普法下鄉“四下工作法”,通過開展“村村走、村村訪”活動,走遍轄區63個自然村、5個社區,推動“小法庭”服務基層治理“大格局”。
2025年3月21日,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法院侏儒山人民法庭干警在田間地頭開展巡回審判 供圖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法院
共織社會善治“一張網”
近年來,侏儒山法庭不斷探索推進“無訟村”示范創建,以“村村走、村村訪”行動為載體,與基層解紛力量協同打造風險聯排、力量聯動、糾紛聯調的“三聯”鄉村治理模式,建立起前期研判、中期協同、后期聯防的全流程治理機制。
據了解,侏儒山法庭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與促推基層治理大格局,積極參與轄區各鄉村糾紛摸排、聯動調解等工作,在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工工資等涉農糾紛案件中加強調查研究。2024年以來,侏儒山法庭累計梳理完成63個基本村情,并形成分類治理清單,出臺《關于侏儒山街道轄區村民委員會涉訴民商事案件的分析報告》,以案釋法推進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與此同時,侏儒山法庭聚焦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向轄區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制發司法建議,將視野拓展到群眾生活的各個角落,既有對街道辦事處加強耕地保護的建議,也有對教育部門規范管理閑置校舍的提示,還有對村委會加強移風易俗的倡導,以司法智慧助力基層治理,與基層共織社會善治“一張網”。
共繪和美鄉村“新畫卷”
為創新打造矛盾糾紛聯調機制,侏儒山法庭以“黨建聯合、機制聯通、矛盾聯調”方式,充分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力量,建立了“一庭兩所+N”多元解紛機制。與此同時,侏儒山法庭與各村委會縱向搭建起村莊聯系站、巡回審判點,吸納70名“村兩委”“法律明白人”等成為解紛工作新力量,不斷擴大“N”的自變量,共促多元解紛。
2024年2月,侏儒山法庭干警接到新幫村“法律明白人”提交的矛盾糾紛清單。法官了解到,村民老李在務工中受傷,與曾經的“好鄰居”,同時也是雇主的老王產生爭執,曾經無比和睦的兩個家庭也因此產生隔閡。秉持著“村民間的矛盾村中就地化解”原則,侏儒山法庭干警迅速聯合村干部和“法律明白人”三次上門調解,從法理、人情切入,耐心勸導,最終促使雙方握手言和,老王同意承擔所有醫療費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侏儒山法庭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作用,及時接收由“法律明白人”派送的矛盾糾紛清單,對相關案件及時研判、疏導、分流、化解。2024年以來,侏儒山法庭訴前多元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余件,累計惠及400余人次。
筑牢產業振興“法治堤壩”
“到法院還真有用!”
2024年5月,侏儒山法庭受理了14起涉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糾紛案件。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為盡快化解矛盾糾紛,該法庭干警同時聯系駐村人民調解員、司法所“金牌調解員”,聚多方力量合力調解。最終,雙方當事人均同意以案涉土地上現有的景觀林木抵償承包方拖欠的承包費,有效化解了14戶村民近200畝土地承包費糾紛,并促成新的信譽良好的承包企業迅速入駐,保障了農戶土地收益“無縫銜接”。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鄉村企業正在崛起。侏儒山法庭所在轄區是大棚藜蒿、西甜瓜等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等企業眾多,產業振興有所需,侏儒山法庭力求有所為。為此,侏儒山法庭聚焦涉農企業需求,堅持以暖心、用心、貼心的司法舉措,服務保障轄區涉農企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司法活水,為其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保障。2024年,侏儒山法庭辦理涉農企業案件40余件,同時,常態化走訪涉農企業、合作社50余家,為涉農企業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務,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和轄區經濟發展。
深耕鄉風文明“法治田”
“村村走、村村訪”,不僅要實質性化解現有糾紛,更要講透糾紛背后的法理,村民知法后,才能更守法、會用法。為此,侏儒山法庭立足鄉村實際情況和群眾司法需求,將普法活動融入法庭日常工作中,推出特色普法活動“菜單”。2024年以來,該法庭開展“法律六進”活動60余次,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見法率”。
日前,侏儒山法庭法官在侏儒山街道什漁湖村村委會門前審理了一起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并邀請當地村民旁聽庭審。在法官積極引導和勸解下,使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和解。
一枚國徽、一柄法槌、幾張桌椅……家門口、大棚里、集市上……擺到哪里,哪里就是巡回審判的庭審現場。侏儒山法庭將司法服務網絡遍布轄區63個自然村,憑借扎根基層、貼近群眾、及時介入糾紛化解等多方面優勢,通過巡回審判、指導調解、以案釋法和普法宣傳等多種方式,為鄉村法治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蔡甸法院院長李兵表示,侏儒山法庭將懷揣司法為民的情懷,繼續堅持用腳步丈量村情民意,在“村村走、村村訪”中,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開花結果。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6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4期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