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對華關稅再度加碼,直接飆升至125%,這一記重拳砸下來,不僅讓全球市場震動,也讓無數中國人攥緊了拳頭。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擲地有聲:“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這句話的背后,是國家意志的堅定,也是全民動員的信號。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個群體格外引人注目——退役軍人。他們曾是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如今,在中美貿易戰的戰場上,他們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退役軍人的價值,從來不僅僅局限于戰場。他們身上流淌著紀律、忠誠和執行力,這些特質在和平年代的經濟戰線上同樣熠熠生輝。貿易戰看似是經濟領域的博弈,實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韌性、智慧和全民動員能力。退役軍人,恰恰是這場戰役中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首先,退役軍人在穩定國內經濟基本盤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貿易戰最直接的沖擊是就業市場,尤其是外向型產業的工人可能面臨崗位流失。但退役軍人具備極強的適應能力和組織紀律性,他們可以迅速轉入新就業形態,比如物流、安保、跨境電商等領域。事實上,早在2017年,滴滴平臺就為退役軍人提供了近180萬個靈活就業機會,而隨著新經濟模式的擴展,這一數字還在增長。退役軍人可以成為平臺經濟的中堅力量,幫助緩沖貿易戰對就業的沖擊。
更關鍵的是,退役軍人在高端制造業的突破上能夠貢獻力量。美國之所以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核心目的是遏制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崛起,尤其是芯片、航天、通信等領域。而退役軍人中不乏技術骨干,他們曾在軍隊中操作精密設備,掌握尖端技能。如果能將這部分人才引導至國內半導體、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無疑會加速“卡脖子”技術的突破。正如一位退役老兵所言:“美國斷了我們的芯片,我們就自己造!” 這種不服輸的勁頭,正是中國突破技術封鎖最需要的底氣。
此外,退役軍人在維護社會穩定、提振國民信心上也有獨特優勢。貿易戰不僅是經濟戰,更是心理戰。美國希望通過極限施壓讓中國自亂陣腳,但退役軍人經歷過嚴格的意志錘煉,他們的堅韌和冷靜可以感染更多人。還記得那位獨臂派出所所長鮑志斌嗎?他在失去左臂后依然堅守崗位,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越挫越勇”。這樣的精神榜樣,能夠幫助普通民眾在貿易戰的陰霾下保持定力,不被外界的恐嚇所動搖。
當然,退役軍人的作用不僅限于國內。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他們同樣可以大顯身手。許多發展中國家安全環境復雜,而退役軍人具備豐富的安全管理和危機處理經驗,可以為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保駕護航。同時,他們還能幫助輸出中國的商業模式,比如在非洲、東南亞等地推廣中國的電商、物流體系,進一步拓寬中國的經濟輻射圈。這種“軟實力”的輸出,某種程度上比硬碰硬的關稅對抗更具長遠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退役軍人的潛力尚未被完全挖掘。目前,針對退役軍人的職業培訓和政策扶持仍有提升空間。比如,可以設立專項基金,鼓勵退役軍人創業,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外貿領域;也可以加強與企業合作,定向培養退役軍人成為技術工人或管理人才。畢竟,貿易戰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讓每一個群體都找到自己的戰位,才能形成最強的戰斗力。
回望歷史,中國從不畏懼外部壓力。從鴉片戰爭的炮火到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從改革開放的篳路藍縷到貿易戰的正面交鋒,這個民族的韌性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被淬煉得更加堅硬。而退役軍人,正是這種韌性的最佳代言人。他們脫下軍裝,但軍魂未改;他們離開軍營,但戰斗未止。在中美貿易戰這場新時代的“上甘嶺”中,他們依然可以成為沖鋒在前的尖刀連。
今天的中國,需要的不只是外交部的強硬表態,也不只是企業的技術突圍,更需要全民的團結與智慧。退役軍人作為曾經的保衛者,如今的建設者,他們的角色轉換恰恰印證了這個國家的成長軌跡——從被動防守到主動破局,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當關稅大棒砸下時,我們看到的不應只是損失,更應是機會。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美國的打壓,反而給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動力。” 而退役軍人,正是這股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貿易戰沒有贏家,但堅韌者永遠不會輸。退役軍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勝利不在于一時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在壓力下鍛造出更強大的自己。這場戰役,中國輸不起,也不能輸。而退役軍人,必將在這場戰役中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