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步行蟲總科—擬步行蟲科(上):倉潛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jié)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鞘翅目
多食亞目
扁蟲下目
擬步行蟲總科〈擬步甲總科〉
擬步行蟲科〈擬步甲科〉
擬步行蟲科(學名:Tenebrionidae),又稱擬步甲科,為鞘翅目擬步總科下的一科。它是鞘翅目下的一個大科,下含超過20,000個物種,分布于全世界。
1.分類
本科的學名的意思是“似Tenebrio的”,而Tenebrio則是卡爾·林奈在第10版《自然系統(tǒng)》中給出的一個甲蟲屬名,意思是“尋找黑暗之處者” (or figuratively a trickster); an English language analogy is "darkling"。
有不少本科物種確實棲息于黑暗之處,但也有不少的屬的成員(例如:Stenocara及 Onymacris)是日間活躍但晚上不活躍的。
本科成員的形態(tài)涵蓋一個很廣闊的范圍,使牠們的分類不容易。2021年,Bouchard及Bousquet等人依從2005年的舊有分類,重新把本科成員再細分為11個亞科。
2.外形特征
本科以在倉庫中生活、為害的種類較為重要,面粉廠與糧倉中常見的有赤擬谷盜、黑菌蟲、黃粉蟲、黑粉蟲等;琵琶甲屬、沙潛屬和分布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qū)的土潛屬,都是農(nóng)業(yè)的重要害蟲。大粉蟲、樹潛兩屬的種類鉆蛀枯木,雜食性的擬谷盜屬與粉盜屬的某些種類與食菌類的二帶黑菌蟲亦生活在樹皮下。
小到大型種類,形狀各異,有橢圓形、卵圓形,有的身體后部膨大似琵琶形;有的生活在樹皮下,身體很扁。體表面光滑,荒漠地區(qū)的種類則密生長毛,多黑色,亦有褐色的,有些種類鞘翅上有斑紋。口器發(fā)達、上顎較大。觸角11節(jié),少數(shù)10節(jié),棒狀、線狀或念珠狀。復眼突出,前緣凹。鞘翅覆蓋腹部。足粗,有的較長,某些種類具棘或齒。幼蟲體細長,背面骨化強,褐色與黑色,部分為乳白色。足4節(jié),末端有跗爪。體小型至大型,形態(tài)多變化,黑色或赤褐色。頭前口式;觸角10或11節(jié),棍棒狀或絲狀。鞘翅常在中部以后愈合,后翅退化;前足基節(jié)窩閉式,前、中足基節(jié)分離,跗節(jié)5-5-4,爪簡單,生活在沙漠中的種類足和脛節(jié)延長,跗節(jié)加寬,爪發(fā)達,足的背腹面密生長毛。腹部腹面可見5節(jié)。幼蟲細長,略呈圓筒形,形似叩頭甲的幼蟲,黑、褐或白色。頭下口式;觸角2或3節(jié),第2節(jié)長;單眼每側4枚;唇基明顯,有上唇,上顎具磨區(qū),下顎須3節(jié),下唇須2節(jié);胸足4節(jié),具跗爪口腹部9、10節(jié),第9節(jié)有短的尾突,分2節(jié)。氣門橢圓形,位于前胸和1~8腹節(jié)。成蟲趨光,生活在地面見于石頭、垃圾、土壤、松散樹皮下。食種子、根、菌類、糞便等腐敗物,或在蟻巢中。在荒漠、沙丘、干燥地區(qū)常成群出現(xiàn)為害作物,也是倉庫中的重要害蟲。成蟲若遇攻擊時,臀腺能釋放出含苯醌或烴類化合物御敵。本書記錄94屬556種或亞種。
3.生活習性
本科昆蟲多夜間活動,有偽死性,一部分生活在朽木中。后翅一般退化,少數(shù)種類可以飛翔,亦有客居于蟻巢的。擬步甲科昆蟲有特殊的“沙靴”—— 就是在它們的足上長著很長的毛。這種毛不具導熱性,把它的身體支撐起來,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而且,它們的氣門完全包起來,在體內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樣所有的濕氣、水分就都保留起來。
各大洲均有,但在溫暖、干燥地區(qū)較常見。多食干燥腐敗的植物或動物組織,有的鉆木,有的食其他動物的幼蟲或生活在蟻巢中。體長2~35毫米(1/12~約1.5吋),扁形到圓柱形。幼蟲約25毫米長,圓柱形。粉蟲屬(Tenebrio)幼蟲用作鳥和魚的食料,但粉蟲和雜擬谷盜(Tribolium confusum)都是倉庫害蟲。在約西元前2500年的一個埃及古墓的糧食罐內曾發(fā)現(xiàn)雜擬谷盜的遺體。雜擬谷盜能在各種實驗條件下大量飼育,所以也用作種群生態(tài)學、遺傳學和行為學研究的實驗材料。角擬步甲(Bolitotherus cornutus)的頭上有一對鈍的角狀突,成蟲體長10~12毫米,黑色,鞘翅似一片樹皮。偽金針蟲屬(Eleodes)大而光滑,無後翅;在干燥地區(qū)兩鞘翅愈合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fā)。受驚時舉起體後部分泌一種難聞的油狀液,以為防御。外形類似蟲卵。
4.生物習性
這類昆蟲大多白天潛伏, 晚間活動, 幼蟲生活于土壤、樹皮下或各種障礙 物下, 或糧倉、室內等隱蔽環(huán)境, 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農(nóng)、林、牧 業(yè) 生 產(chǎn)中除倉庫擬步甲外, 多受輕視, 對其經(jīng)濟危害性的估計堪憂。
愛吃塑料的“超級蠕蟲”:被稱為“超級蠕蟲”的擬步甲幼蟲已被人類當作爬寵的飼料,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們消化塑料垃圾的非凡能力。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說,這些不起眼的幼蟲(即大麥蟲)不僅能吞下聚苯乙烯,而且事實上只吃聚苯乙烯也能茁壯成長。
5.分類
擬步甲科昆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極強, 在全球廣泛分布, 已知約20,000種, 隸屬于9亞科97族, 約2,300屬(Matthews et al, 2010; Bouchard et al,2011)。 [2]
中國已記載的族有:背明甲族(Epitraqini),掘甲族(Lachnogyini),鱉甲族(Tentyriini),龍甲族(Lep-todini),幽甲族(Zopherini),大頭甲族(Stenosini),硯甲族(Akidini),漠王族(Platyopini),漠甲族(Pi-meliini),琵琶甲族(Blaptini),刺甲族(Platyste-lini),扁足甲族(Pedinini),沙潛族 (Opatrini),短角甲族(Trachyscelini),孔雀甲族(Phaleriini),隱甲族(Gypticini),菌甲族(Diaperini),瓢形甲族(Leio-chrini),谷盜族(Ulomini),片甲族 (Cossyphini),粉蟲族(Tenebrionini),墊甲族 (Heterotarsini),軸甲族(Cnodalonini),隱力甲族 (Adeliini),海洛甲族 (Helopini) ,垂頭甲族 (Amarygmini) ,樹潛甲族(Strongyliini)。
6.地理分布
古北界成分最多, 有186種, 占阿拉善高原擬步甲總物種數(shù)的90.3%, 其次為古北 + 東洋成分(11種, 5.3%), 其余成分所占比例均不足5%。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的倉儲害蟲數(shù)量為6種, 占總數(shù)的2.9%。
7.赤擬谷盜
赤擬谷盜(學名:Tribolium castaneum)又稱赤擬粉甲、擬谷盜、擬步甲,是鞘翅目擬步甲科擬谷盜屬的節(jié)肢動物。
(1)特征
成蟲:長橢圓形,體長2-4mm,全身赤褐色至褐色,體上密布小刻點,背面光滑,具光澤,頭扁闊;觸角11節(jié),錘端3節(jié)膨大,復眼黑色,兩復眼腹面距離約與復眼的橫徑等長,前胸背板呈矩形,兩側稍圓,前角鈍圓,有刻點;小盾片小,略呈矩形,鞘翅長達腹末,與前胸背板同寬,上具10條縱刻點行。前、中、后足5R節(jié)分別為5、5、4節(jié)。
幼蟲:細長圓筒形,長6-8mm,有胸足3對,頭淺褐色,口器黑褐色,觸角3節(jié),長為頭長之半,胸、腹部12節(jié),各節(jié)前半部骨化區(qū)淺褐色,后半部黃白色。臀叉向上翹。腹末具1對偽足狀突起。
(2)發(fā)生規(guī)律
1年生4~5代,以成蟲在包裝物、葦席、雜物及各種縫隙中越冬,雄蟲壽命547天,雌蟲226天,把卵產(chǎn)在倉庫縫隙處,卵粒上附有粉末碎屑一般不易看清,每次產(chǎn)卵327—956粒。最適發(fā)育溫度27~30℃。相對濕度70%,30℃完成一代27天左右。把氣溫調到44℃,相對濕度77%,幼蟲10小時、成蟲7小時即死亡;50℃1小時即死亡;低于-1.1℃各蟲態(tài)17天即死亡;-6.7~-3.9℃5天全死亡。
(3)生活習性
赤擬谷盜分布于中國各省、自治區(qū)及世界熱帶和較溫暖地區(qū)。 [6] 赤擬谷盜每年發(fā)生4~6代,以成蟲在包裝麻袋及倉庫內各縫隙處越冬。第二年春季成蟲出蟄,群集活動,并交配、產(chǎn)卵,每頭雌蟲每天產(chǎn)卵粒,一生可產(chǎn)卵五百余粒;成蟲有群集性,高溫環(huán)境可飛翔;一年4~5代,雄蟲壽命500多天,雌蟲壽命200多天。
不善于飛行,喜歡黑暗環(huán)境,有群居性,為害面粉、食用菌、玉米、小麥、稻、高粱、油料、干果、豆類、中藥材、生藥材、生姜、干魚、干肉、皮革、蠶繭、煙葉、昆蟲標本等。
(4)危害特點
赤擬谷盜屬鞘翅目,擬步甲科,是介于初期性害蟲和后期性害蟲之間的中間性貯糧害蟲。世界分布,國內除西藏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均有發(fā)生。食性很雜,可危害玉米、稻谷、大米、小麥、高粱、豆類、油料、干果、藥材、酒曲以及面粉、麩皮、米糠、豆餅和干魚、干肉、皮革、蠶繭、昆蟲標本等。既危害原糧,亦危害面粉、谷粉,成蟲體上有臭腺分泌的臭液,受害糧谷亦會被污染,發(fā)出腥霉臭氣,不堪食用。
(5)價值
赤擬谷盜是—種很有價值的實驗昆蟲;用其作實驗材料的學科超過20個。由于它的優(yōu)點,諸如世代間隔短、可觀測性狀多、易飼養(yǎng)、群體所占空間小、容易控制環(huán)境等,現(xiàn)已成為農(nóng)業(yè)部開放實驗室——畜禽遺傳育種實驗室的一部分。赤擬谷盜有一種特殊氣味,發(fā)生嚴重時可使葡萄干、干棗、谷粒、面粉變質,失去食用價值。
8.網(wǎng)目擬地甲
網(wǎng)目擬地甲(學名:Opatrum subaratum),為鞘翅目擬步甲科。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大部分地區(qū)等;寄主于蔬菜、豆類、小麥、花生等作物。成蟲和幼蟲為害蔬菜幼苗,取食嫩莖、嫩根,影響出苗,幼蟲還能鉆入根莖塊根和塊莖內食害,造成幼苗枯萎,以致死亡。
(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雌成蟲體長7.2—8.6mm,寬3.8—4.6mm;雄成蟲體長6.4—8.7mm,寬3.3—4.8mm。成蟲羽化初期乳白色,逐漸加深,最后全體呈黑色略帶褐色,一般鞘翅上都附有泥土,因此外觀成灰色。蟲體橢圓形,頭部較扁,背面似鏟狀,復眼黑色在頭部下方。觸角棍棒狀11節(jié),第l、3節(jié)較長,其余各節(jié)呈球形。前胸發(fā)達,前緣呈半月形,其上密生點刻如細沙狀。鞘翅近長方形,其前緣向下彎曲將腹部包住,故有翅不能飛翔,鞘翅上有7條隆起的縱線,每條縱線兩側有突起5—8個,形成網(wǎng)格狀。前、中、后足各有距2個,足上生有黃色細毛。腹部背板黃褐色,腹部腹面可見5節(jié),末端第2節(jié)甚小。
卵:橢圓形,乳白色,表面光滑,長約1.2—1.5mm,寬約0.7—0.9mm。
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8—3.6mm,乳白色;老熟幼蟲體長15—18.3mm,體細長與金針蟲相似,深灰黃色,背板色深。足3對,前足發(fā)達,為中、后足長度的1.3倍。腹部末節(jié)小,紡錘形,背板前部稍突起成一橫溝,前部有褐色鉤形紋1對,末端中央有隆起的褐色部分,邊緣共有剛毛12根,末端中央有4根,兩側各排列4根。
蛹:長6.8—8.7mm,寬3.1—4mm。裸蛹,乳白色并略帶灰白,羽化前深黃褐色。腹部末端有2鉤刺。
(2)生活習性
在東北、華北地區(qū)年發(fā)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土縫、洞穴和枯枝落葉下越冬。翌春3月下旬雜草發(fā)芽時,成蟲大量出土,取食蒲公英、野薊等雜草的嫩芽,并隨即在菜地為害蔬菜幼苗。成蟲在3—4月活動期間交配,交配后1—2天產(chǎn)卵,卵產(chǎn)于1—4cm表土中。幼蟲孵化后即在表土層取食幼苗嫩莖嫩根,幼蟲6—7齡,歷期25—40天,具假死習性。6—7月份幼蟲老熟后,在5—8cm深處做土室化蛹,蛹期7—11天。成蟲羽化后多在作物和雜草根部越夏,秋季向外轉移,為害秋苗。沙潛性喜干燥,一般發(fā)生在旱地或較粘性土壤中。成蟲只能爬行,假死性特強。成蟲壽命較長,最長的能跨越4個年度,連續(xù)3年都能產(chǎn)卵,且孤雌后代成蟲仍能進行孤雌生殖。
9.倉潛
倉潛(學名:Mesomorphus villiger),為鞘翅目、擬步甲科害蟲。為害稻谷、小麥、花生、煙葉、藥材等。
(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7~8毫米,扁平橢圓形,體壁黑褐色,密被稀而頗長緊貼體壁的灰黃色毛,無光澤。復眼被頰所切最狹處僅有個小眼面寬,唇基與額愈合,前緣明顯凹入,觸角從第7節(jié)開始逐漸膨大呈棒狀或近鋸齒狀。前胸背板兩側呈均勻弧形,以中段最寬。小盾片五角形,中胸腹板后緣“V”形脊有刻點和倒伏黃毛。鞘翅有縱紋9條,各縱紋間有不很規(guī)則的倒伏黃毛3行。后翅臀域不內陷,無緣毛,翅脈螢蟲型,腹面黑褐色,密生黃褐色微毛,略有光澤。雄蟲外生殖器陽莖端部呈鉗狀。幼蟲爬蟲型。老熟幼蟲體長13~15毫米,體發(fā)黃。背中線自前胸直通達尾節(jié),腹板兩側有長剛毛2根,腹末尖刺前方著生粗刺8根。
(2)生活習性
一年發(fā)生一代,以成蟲越冬。來年春天產(chǎn)卵,幼蟲多在6~7月出現(xiàn),8~9月化蛹羽化。成蟲壽命一年以上,有假死、群居性,喜生活在潮濕腐爛的粉屑、米糠和陳糧中。因此,在川西平原的加工廠糠房底部發(fā)生最為普遍,蟲口密度也很大。
(3)分布
分布于成都、金堂、廣漢、雙流、什邡、綿竹、德陽、資中、自貢、遂寧、渠縣、重慶、南充、井研、會理。
(4)發(fā)生場所
米面加工廠,酒廠,副產(chǎn)品倉庫,中藥材倉庫。
(5)為害對象
谷糠、粉屑、薯干、霉米、油料、油餅、板藍根、黃芪等。
危害貯藏蒜頭,嚴重降低貯蒜品質。成蟲為黑褐色無光澤的小甲蟲,體長6.5~7毫米,體寬2.5~3毫米,軀體長筒形,兩側略平行,生有稀疏的緊貼體表的灰黃色毛,兩鞘翅上的毛各排列成3行。觸角扁,有8-10節(jié)。前胸兩側突出,寬度為長度的2倍,表面密生小刻點。鞘翅長度為寬度的4倍,鞘翅寬接近前胸寬度。老熟幼蟲褐色至黑褐色,體長8~10毫米。幼蟲由蒜頭的托盤邊緣開始,蛀成比蟲體稍寬的凹槽,然后向托盤中部取食,使托盤脫落,蒜頭散瓣。幼蟲還蛀食蒜頭的中柱。成蟲取食腐爛的蒜肉。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