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年”實施的首期三年體重管理行動,旨在讓全社會形成重視體重、管好體重,健康飲食、積極參與運動鍛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體重和營養在腫瘤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超重和肥胖
會增加患癌風險嗎?
平時我們提起癌癥,往往會聯想到環境污染、家族史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卻常常忽略一個看似普通實則十分重要的因素——體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研究數據顯示,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腎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腦膜瘤、卵巢癌、甲狀腺癌,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13種癌癥的發生,均與超重和肥胖之間有明顯相關性。
為什么超重和肥胖
會增加癌癥患病風險呢?
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身上多余的脂肪組織,就像個“炎癥制造機”,會分泌大量炎性因子,讓身體里炎癥不斷,誘發細胞 “叛變”,發生惡變;
2.體內脂肪太多,會讓雌激素水平升高,長期處于雌激素分泌過剩的情況下,會讓女性罹患宮頸癌、乳腺癌的風險增加;
3.肥胖人群的胰島素分泌量增加,容易導致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與腫瘤的發生之間有很大的聯系,會增加胰腺癌、胃癌的發病風險。
平衡膳食
——體重管理的“金手指”
平衡膳食能滿足人體能量和營養素的供給、滿足人體生理功能需要,還能降低包括癌癥在內的各類慢性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平衡膳食核心就是做好兩個要點:吃什么和怎么吃。在日常飲食指導中,“吃什么”的賽道已經人滿為患,但是“怎么吃”的概念尚屬小眾。殊不知,學會“怎么吃”對于體重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
1. 控制總能量攝入
平衡膳食應在控制總能量攝入的同時保障食物攝入多樣化和營養素的充足攝入。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飲食,推薦早中晚三餐供能比為3:4:3。鼓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適當增加粗糧并減少精白米面攝入;保障足量的新鮮蔬果攝入,但要減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攝入;動物性食物應優先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雞胸肉、魚蝦等。
2. 糾正不良飲食行為
保持一日三餐的時間相對固定,定時定量規律進餐,可避免過度饑餓引起的飽食中樞反應遲緩,導致進食過量;早餐不可省事略過,晚餐勿過晚進食,建議在17:00~19:00進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進食任何食物,要是實在餓得慌或有低血糖風險者,可以適當進食少許低能量高膳食纖維食物。
3. 改變進餐順序
沒想到吧,每頓飯的進食順序,進食速度都能影響你的進食總量!攝入同樣食物,細嚼慢咽、減緩進餐速度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總量。此外,適當改變進餐順序也是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減重方法。按照蔬菜—肉類/蛋白質—主食的順序進餐,不僅能更好地控制食量,還能穩定血糖狀態,保持身體健康?。
高能預警!
——這些飲食習慣會增加患癌風險
除了上述平衡膳食的飲食建議之外,有些“打工人”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正在悄無聲息地增加患癌風險,下面列舉了一些常見的高風險飲食習慣,大家注意避雷:
1.燒烤或油炸食物,淺嘗輒止
燒烤和油炸食物雖然吃起來美味,但燒烤、油炸過程會產生多種化學致癌物,經常食用會增加癌癥發病風險。如果實在嘴饞想打牙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不要明火燒烤(尤其是炭火)。(2)少吃肥肉,不吃肉皮,特別是燒焦的一定不能吃。
2.限制糖及含糖飲料攝入
大量攝入某些精制糖(如白糖、紅糖、蜂蜜、含糖飲料等)會增加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和肝病等各種疾病發生風險,甚至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糖和煙、酒并列為腫瘤的三大誘因之一。
3.加工類食品,別長期“寵幸”
長期食用加工類食品(腌制、熏制等)會增加患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風險。所以,一定要減少食用的頻率和數量。
結語
上面這些平衡膳食的小技巧大家都get到了嗎?此外,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戒煙限酒、保持心情舒暢等也是控制體重、預防癌癥的重要措施。當我們懂得將體重管理作為癌癥防治的重要策略時,就邁出了遠離癌癥的關鍵一步。讓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與“體重管理年”行動,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為癌癥防治貢獻力量。
記者:郁婷藶
編輯:葉蘋
資料:區衛生健康委、區疾控中心 尹曉烈
圖片:圖蟲創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