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一直以來,北京作為首都,是全國教育的風向標,很多教育新政都在北京先試點實行。
2025年,北京市教委的動作很大,一口氣落實了兩個重磅教育政策——中考取消小四門成績以及在中小學推行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每一個都和咱們的孩子息息相關。
作為一名北京初一娃的媽媽,以及一名教育博主,在這些政策出臺后,我第一時間搜集了相關資料進行研讀,也和我熟悉的老師、專家等教育行業從業者詳細聊了聊。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好好解讀一下這兩個政策,看看它們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又將如何影響孩子們的未來。
01
2025年起,北京中考取消小4門成績
2025年3月18日,北京中考將歷史、地理、化學、生物改為考察科目,不再計入中考成績。
改革后,北京中考的計分科目與分值如下,總分變為510分:
北京市教委23年9月就公布了這個政策,今年起正式開始實行。今年初三的這批孩子們,6月份就將按新政策參加中考。
我們家糖球目前在北京讀初一,也是妥妥趕上了新中考改革。
事關升學,新中考改革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1.語數外三主科的考察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新中考改革后,計分科目只剩下語數外三主科,以及物理、道法(開卷考試)、體育。
可以想見,計分科目的減少必定造成主科的試題難度加深。
畢竟改革后,孩子們學習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主科上,如果不增加試題難度,人人都考高分,中考便拉不開區分度,實現不了考核的目的。
以北京市海淀區2024年的中考分數數據為例,高分段的孩子數量相當集中,不增加試卷難度,拉開區分度的話,高分扎堆的現象會更加嚴重。顯然試卷變難、評分變嚴苛是大勢所趨。
北京市海淀區2024年中考分數分布圖
具體會往什么方向增加試卷難度,可以參考下之前上過熱搜的“深圳最難小學數學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試題越來越靈活,并且結合多學科知識進行考察,會是未來出題的主導方向。
2.物理的含金量進一步提升
中考計分的學科,除了語數外三主科之外,體育大家一般差距不大,道法是開卷考核,于是物理毫無疑問就成了最重要的副科,MVP級別。
結合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理工科,主張科技強國,并對理科適當擴招、文科進行縮招的戰略,學好物理幾乎成了大部分目標名校的孩子繞不開的必經之路。
強烈建議大家趁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進行一些物理、數學相關的啟蒙教育。
糖球現在在學編程,之前他還學過機器人課程,里面涉及不少數學和物理知識,推薦大家可以讓孩子多嘗試一下。
也建議大家給孩子看看物理相關的科普和科幻書籍,如果能讓孩子由此對這門學科感興趣,那真是再好不過。
我給糖球買的科幻書籍
這方面糖球算是個正面典型。我給他買《三體》等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讀,他幾乎一本不落地看完。前陣子他甚至天天捧著深奧的《量子力學》啃,和我說他將來想當個天體物理學家。
雖然知道這個目標還很遙遠,看糖球這么熱愛物理,老母親也已經激動得快落淚了。
3.家長恐怕需要自己抓一抓孩子的綜合素質
從23年新中考改革有了風聲之后,生物、地理、化學、歷史這四門課就有點像被打入冷宮的妃子,不再受學校重視。
課程肯定沒有取消,但是作業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不留作業,平常對小四門的考核也變得很少。
在這四門的學習上,孩子們實現了徹底的減負,可是弊端也很明顯。
比如我有一天和糖球聊到我們某次吃了昆明菜,我隨口問他:“昆明是哪個省的省會?”
糖球回答我:“山西吧?”
那瞬間我真是有點崩潰。
孩子們大部分自驅力沒有那么強,學校不重視、中考不計分的科目,很多孩子就干脆不學了。然而小四門的知識許多屬于科學和文化常識,且到了高中還是要選幾門參加高考,徹底不學其實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很大。
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讓孩子有基礎的文化常識,上高中前打下相關科目的底子,不太能指望學校和老師,就得咱們家長平常多留個心,帶孩子多看看相關和書籍和紀錄片,把孩子的綜合素質靠家庭教育抓起來。
北京的家長沒得選,只能積極應對新中考的趨勢。其他省市孩子年紀尚小的家長們可能會問,我們也需要做未來不考“小四門”的準備嗎?
目前來看,有一些省市已經跟進了北京的政策:
·西安市教育局此前發布中考改革新政,從2026年起,將原有的中考計分科目數量從10門下調為7門,生物、地理、化學不考,道德與法治、歷史的分值降低并開卷考核。
·廣州市發布了中考改革新方案的征求意見稿,計劃在總分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提升數學、語文、英語科目的分值,減少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科目的分值。該方案擬于2027年開始實施。
所以,從全國范圍來看,中考重視語數外主科、重物理、輕“小四門”會是未來的大趨勢。其他地區的小學生家長們可以留個心。
02
北京市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能課程
2025年,北京開始實施的另一項重磅政策是:出臺了《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要求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課程。
圖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
中考取消小四門成績這項新政爭議比較大,很多家長以及教育界人士對改革最終效果會如何抱有疑慮。不過提到人工智能課程進校園,大部分家長都一股腦地表示支持。
未來,AI素養是新時代孩子的基本素養。將來很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不懂AI的人就像現在不會操作智能設備的老人一樣,成為“新型文盲”。
而懂AI,甚至能夠研發AI,讓AI“進化”的高質量人才,會越來越值錢,越來越稀缺。
國家現在早早布局AI教育,既是進行全民AI科普,也是在進行“人才戰略儲備”,這個政策對今后的影響恐怕會相當深遠。
我和熟識的北京教育界從業者,以及一些北京家長們聊了一下,目前北京市中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主要從兩個方面落地:
1.教師教學廣泛應用AI
根據家長們的反饋,學校老師開始在教學中使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部分學校的作業評閱也引入了“AI老師”。
甚至有一些學校研發了AI分析課堂教學效果的系統,幫助老師改進自己的授課。比如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AI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做得相當成熟。
中關村第三小學的AI教學評價
圖源:《人民教育》
2.對學生進行AI人工智能教育
目前,北京市教委對學校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要求如下:
小學階段以體驗式課程為主,重在啟蒙學生人工智能思維;
初中階段以認知類課程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賦能自身學習和生活;
高中階段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重在強化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根據我的了解,北京已經開展人工智能課程的學校確實都在按這個要求設置課程。
比如北京某學校建立了基礎普及、特色拓展、高階創新三級課程體系。基礎普及課程以讓孩子們體驗圖像識別、AI問答等體驗類教學為主。
更高階的課程涉及到無人機編隊、智能穿戴設備設計等內容。學校還和北京名校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建立了合作,學生們有機會去大學的實驗室實際參與人工智能研究。
圖像為AI生成
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這條路上,北京不是唯一的先行者。其他一些省份,比如浙江、上海,也已經有人工智能課程了。
考慮到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部牽頭的全國性教育政策,各地教委一定會紛紛跟進,這是未來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為了應對這個大趨勢,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他接觸一下編程、機器人等興趣課程。
我們不必強迫孩子,只是盡量讓孩子多接觸一下,看孩子感不感興趣。如果娃感興趣,那就可以鼓勵他多學習,給他種下一顆興趣的種子,將來或許有一天,這顆種子會改變孩子的人生。
作為家長,教育事關孩子的未來,所以教育政策一有大的變動,我們就免不得為孩子感到擔心和焦慮。
其實只要我們多去了解,盡可能在政策變化下為孩子做好相關準備,我們就已經達成了我們能做的最好。其他的事情,就都看孩子自己的天份與努力啦。
大家怎么看待北京市今年這兩個教育政策的大變動呢?歡迎多多留言討論。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持
政策變化下
為孩子做好相關準備
家長就已經達成了能做的最好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