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在脊椎動物神經發生初期,神經管中的神經上皮細胞(NEC)作為最早的神經干細胞,會轉變身份,生成放射狀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分化為神經元(neuron)和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
在成年哺乳動物的大腦中,神經干細胞主要存在于兩個區域:海馬齒狀回的顆粒下層和側腦室旁的腦室下區,在整個出生后的生命過程中,這兩個區域的神經發生活動一直持續著。神經干細胞也可以從成年中樞神經系統中那些神經發生不明顯的區域提取出來,然后在培養中擴增并分化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與中樞神經系統(CNS)不同,外周神經系統(PNS)源自神經嵴細胞(NCC),這是一群從神經管背側遷移出來的祖細胞。神經嵴干細胞(NCSC)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之外,其具有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在基因表達和分化潛能方面與神經干細胞(NSC)不同。
綜合來看,哺乳動物的神經干細胞(NSC)僅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CNS)中,尚不清楚中樞神經系統之外是否存在神經干細胞。
2025 年 4 月 10 日, 香港大學 李嘉誠醫學院 生物醫學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韓東、劉澎濤教授團隊 和德國馬克斯 -普朗克 分子生物醫藥 研究所Hans R. Sch?ler 教授團隊合 作, 在NatureCellBiology期 刊發表了題為 : Multipotent neural stem cells originating from neuroepithelium exist outside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首次從 小鼠 外周組織中發現并分離鑒定了一類全新的多能神經干細胞——外周神經干細胞( pe ripheral NSC, pNSC ) , 這些細胞具有與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干細胞相似的 分子特征和 分化潛能,有望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和 組織器官再生修復 開辟新途 徑。
傳統觀點認為,哺乳動物的神經干細胞(NSC)僅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CNS)中。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了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之外的外周神經干細胞(peripheral NSC,pNSC),并且可以從小鼠胚胎肢體、出生后肺、尾部、背根神經節以及成年肺組織中分離出來。
衍生的 pNSC 與神經嵴干細胞(NCSC)不同,其表達多種神經干細胞特異性標志物,并表現出與對照大腦神經干細胞相似的細胞形態、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全基因組轉錄譜以及表觀遺傳特征。
pNSC 由源自神經上皮細胞的 Sox1+ 細胞組成。原位的 pNSC 具有與大腦中神經干細胞相似的分子特征。此外,在胚胎期和出生后的發育過程中,許多從神經管遷移出來的神經干細胞能夠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和受限的神經膠質細胞。
總的來說,pNSC 的發現為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發育提供了此前未曾被識別的新見解,并為神經再生治療提供了另一種潛在策略。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5-01641-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