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孟菲/文 賴犁/圖)當北緯22度的熱浪與冰球場的寒霜相遇,深圳正以一場國際頂級冰球賽事,向世界展示一座南方城市的“冰雪想象力”。
昨日,2025年國際冰聯女子冰球世錦賽(甲級A組)再度于深圳龍崗大運中心體育館開賽,這是繼2023年深圳首次承辦該賽事后,國際冰聯對這座“無冰之城”的又一次信任投票。在6支勁旅的冰刀之下,不僅刻畫出競技的鋒芒,更彰顯出深圳正以冰雪為媒,書寫“北冰南展”的創新實踐。
2025年國際冰聯女子冰球世錦賽(甲級A組)昨日在深圳大運中心體育館開賽,圖為中國隊vs斯洛伐克隊。
作為中國南方首個連續承辦冰雪運動頂級賽事的城市,深圳正在這片創新熱土書寫屬于自己的“冰雪奇緣”。
破局:當突破“不可能”成為城市基因
數年前,深圳提出打造“南方冰雪運動中心”時,質疑聲四起——沒有冰雪的城市如何孕育冰雪文化?沒有冰期的土地怎樣培養冰雪人口?然而深圳這座城市,向來擅長將“不可能”變為“新可能”。
深圳雖地處亞熱帶,卻憑借政策支持與基建突破,打破地理限制,成為南方冰雪運動發展的標桿城市。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戰略,通過《支持深圳冰雪行業發展倡議書》等政策,從規劃、資金、項目多維度推動冰雪全產業鏈發展。
在硬件設施方面,深圳已建成“卡魯冰雪世界”“萬象天地冰紛萬象滑雪場”等室內冰雪場館,并加速推進全球規模最大的室內滑雪場——深圳前海·華發冰雪世界。該項目占地43萬平方米,規劃落差83米、最長雪道450米,預計2025年底試營業,未來可承辦國際滑雪賽事,并集成酒店、商業、青少年培訓等業態,構建冰雪產業生態圈。
目前,全市冰雪場館年接待量超50萬人次,冰球與花樣滑冰俱樂部數量居華南首位。體育產業相關專家曾指出,“深圳沒有等待冰雪季的被動,而是用科技、資本和制度創新、創造出一個全年無休的冰雪生態。”
生長:從競技場到生活方式的進化
2023年女冰世錦賽上,以深圳昆侖鴻星女冰為班底的中國隊五戰全勝奪冠,創造了南方城市培養世界頂級冰雪隊伍的奇跡。本次賽事中國隊再次以深圳昆侖鴻星女冰為主力班底,迎戰丹麥、法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和荷蘭5支傳統冰球強隊。賽事不僅提升競技水平,更將成為普及冰雪運動的“催化劑”。
賽場外,深圳通過“冰雪進校園”、公益體驗課等活動,2024年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50萬。同時,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作為中國首支參加世界頂級女子冰球聯賽的職業俱樂部,為本土人才培養提供平臺。
如今,走進深圳大型商場,冰場與咖啡館比鄰而居已成常態。白領午休時學花樣滑冰,退休阿姨組隊打冰壺,甚至婚禮策劃師開始推出“冰雪主題”套餐……
更深遠的變化在校園里發生,自2021年以來,深圳昆侖鴻星俱樂部冰雪進校園活動先后走進深圳的大、中、小學,面向市民開放的免費滑冰活動備受喜愛。此外,包括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中學龍崗學校、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等不少學校還開設了冰球課或成立校隊,冰球運動漸漸在校園扎根。
裂變:從賽事到產業鏈的全面升級
國際冰雪項目頂級賽事連續在深舉辦,不僅提升深圳國際影響力,更將帶動城市文旅消費升級。
當北方的冰雪經濟依賴自然稟賦時,深圳已探索出一條“政策-科技-市場”協同的創新路徑:政府搭建場景、企業突破技術壁壘、市民共創文化生態。
這種模式已產生跨區域輻射——珠三角形成冰雪裝備制造集群,港澳青少年冰球訓練營常態化落地深圳,東莞精密模具廠為歐洲球隊定制冰刀研磨設備,佛山紡織企業推出石墨烯加熱護具,連香港旅行社都策劃推出“深港冰雪雙城游”線路。
在昨日女冰世錦賽開幕式上,國際冰聯主席呂克·塔迪夫評價:“深圳,證明冰雪無需等待冬天,熱情與創新才是永恒的季節。”而隨著今年年底深圳前海·華發冰雪世界將啟用,深圳將具備承辦滑雪世錦賽的能力。屆時,一個橫跨冰球、花滑、滑雪的“全季冰雪生態圈”呼之欲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