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一味防治腫瘤的良藥。
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記者走進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新推出的“運動院士+醫學主診”慢病康復綜合診療門診,請美國運動科學院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終身教授朱為模談談抗癌、防癌究竟該怎么運動。
乳腺癌患者要練習跳躍運動
66歲的乳腺癌患者郭女士是浦東醫院慢病康復綜合診療門診的首批體驗者之一。她接受化療后,時常感到乏力、頭暈,十分焦慮。
在診室里,來自腫瘤科、乳腺外科、康復科、心身醫學科、營養科的醫生分別給出了診療意見。令她沒想到的是,還有一位醫院特聘的美國運動科學院院士朱為模為她開出了運動處方。
在進行相關的體能測定并綜合考慮她的病情后,朱為模院士建議她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從快步走開始,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以第二天不感覺疲勞為標準,每天比前一天多走幾分鐘,多走一些步數。
與此同時,進行一些跳躍運動,從原地跳躍練起。因為跳躍運動可以很好地預防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可能引發的骨質疏松。
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推出“運動院士+醫學主診”慢病康復綜合診療門診
朱為模院士告訴記者,絕大部分醫生與病人對腫瘤治療的認知就是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其實,合理的運動能夠喚醒身體的自愈能力,激活免疫系統,更好地抗擊腫瘤,提高生活質量。
近年來,國際上已經把運動作為一種療法進行了許多臨床研究,并形成了運動腫瘤學。
很多腫瘤病人都覺得,治療是第一位的,等扛過了治療階段,再談運動。
其實,運動可以貫穿于腫瘤治療的全過程。剛剛診斷出腫瘤的時候,往往是病人心理壓力最大的階段,此時在醫生的評估下進行合理的運動,有助于緩解并釋放心理壓力。
視覺中國圖
化療前進行有氧運動
有研究發現,腫瘤病人在接受化療之前,進行20分鐘的有氧運動,隨著血液循環的增加,能顯著提高化療的療效,幫助消滅體內的癌細胞。
在腫瘤治療期間,還可以配合適當的力量訓練,以防止肌肉萎縮。進行力量訓練時,體內釋放的一些免疫因子,能殺死癌細胞。
在康復期進行運動,是預防腫瘤復發的關鍵。
朱為模建議腫瘤康復期病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可以分5次進行,每次30分鐘,頻率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而調整。
推薦快走、游泳、慢跑等。“既不能不動,也不要過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抗腫瘤效果最佳。運動時感覺有一點點喘,但不是上氣不接下氣,出一點點汗,基本就符合中等強度的標準。”
左一為朱為模院士
晚期病人也不要放棄運動
哪怕是晚期腫瘤病人,也不要放棄運動,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呼吸練習、拉伸運動、站樁等。站樁對空間的要求小,對各個階段的腫瘤病人都很適合。
朱為模提醒,腫瘤病人要尤其重視心臟健康。2019年,美國心臟學會發布了一份聲明,指出許多治療腫瘤的方法都有心臟毒性,可能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管疾病等并發癥。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抗阻力訓練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血液循環與心臟功能。
原標題:《腫瘤防治宣傳周 | 院士的抗癌運動處方:化療前先運動、康復期做有氧運動》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俊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