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抗癌博主橙子直腸癌去世”引發大家的關注。據瀟湘晨報,4月8日,抗癌博主“橙子”姐姐發文稱“妹妹已于4月3日離世。”據姐姐透露,妹妹最后半年一直在痛苦中度過。資料顯示,“橙子”是一名95后,年僅29歲。2022年7月確診直腸癌中晚期,曾因誤診,耽誤了兩個月的治療時間。
在治療期間,她曾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勸告大家“不要抽煙、不要喝酒、不要熬夜、不要生悶氣、少吃外賣。”
有這4種癥狀的人,
腸癌風險大
為了了解早發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體征和警示信號,2023年,《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刊發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在診斷前三個月到兩年的時間里,出現腹痛、便血、腹瀉和貧血這幾種癥狀,表明50歲以下人群的腸癌風險很可能會大大增加。
研究截圖
研究采用了回溯性研究方法來探討早發年齡(小于50歲)非遺傳性結腸直腸癌的早期診斷。選了17種體征和癥狀,結果發現以下4種癥狀在確診前3個月至2年期間出現:
1、腹痛
2、便血
3、腹瀉
4、貧血
具備1種、2種或至少3種這些癥狀的患者,其風險分別增加了1.94倍、3.59倍和6.52倍。研究發現這種關聯在年輕患者和直腸癌患者中更加顯著。
其中,約19.3%的患者在確診前3個月至2年之間首次出現癥狀,約49.3%的患者在確診前3個月內首次出現癥狀。
健康時報資料圖。任璇攝
總之,這些癥狀可能是早期結腸直腸癌的信號,如果這些癥狀超過兩周或持續惡化,就應該尋求醫療建議。 ①
預防腸癌,
4個生活習慣要避免
1、久坐不動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腹部腫瘤科主任醫師王文玲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有些人每天久坐不動,這樣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結腸內滯留并刺激腸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②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曾在健康時報刊文建議,要盡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鐘以上運動。運動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3。 ③
2、吸煙喝酒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煙草影響下的身體》中就提到,吸煙會導致十種以上的癌癥,吸煙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得多。
大量飲酒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提到,研究發現,日飲酒量每增加10克,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7%。 ④
健康時報資料圖。任璇攝
3、吃得太“好”
王元釗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腸癌的發病與環境、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和飲食方式有直接關系。雙高食物是指那些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我們平時要盡量減少食用,同時也要減少食用精糧、腌制、煙熏類食物,最好遠離煙酒。 ⑤
《指南》介紹,膳食纖維、全谷物、乳制品的攝入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建議平時適當多吃一些果蔬。水果蔬菜中還有大量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腸癌的發生率。 ④
4、腰圍太粗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提到,肥胖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王元釗醫生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腹型肥胖是某些癌癥的高危人群。比如,直結腸癌發病的一大誘因就是肥胖。腹部脂肪多,腸蠕動減緩,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時間延長, 很容易增加腸癌風險。 ⑥
內容自《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圖
精選
文章
本文綜合自:
①Red-flag signs and symptoms for earlier diagnosis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23 Aug 8;115(8):909-916. doi: 10.1093/jnci/djad068.
②2018-03-20健康時報《坐出來的癌癥》
③2017-07-22健康時報《防治結直腸癌做好一減兩加》
④國家癌癥中心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華腫瘤雜志 2021年43卷1期, 16-38頁,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BP, 2021.
⑤2017-07-22健康時報《防治結直腸癌做好一減兩加》
⑥2011-06-02健康時報《減腰圍就是防癌》
編輯:任璇
審稿:魯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