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薩沃亞S.M.72型轟炸機,許多人不了解,這是一款意大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生產的飛機。當時的中國空軍曾經裝備過該機型,因為數量太少,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本文來簡述一下這款飛機。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意大利薩沃亞-馬爾凱蒂公司為了參與意大利空軍重型轟炸機的競標,因此研制了S.M.72型轟炸機。但在競標中薩沃亞公司敗北,為了不至于讓研制費用虧掉,該企業把轟炸機改成了運輸機,主要用途為中短客運。
S.M.72飛機采用木頭金屬混合結構,高單張臂式機翼,固定起落架布局;機組4人,載人員20名,機長19.95米,翼展29.68米,高度5.5米;空重68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2800公斤。
動力為3臺意大利阿爾法·羅密歐工廠制造的星型9汽缸活塞式發動機,單臺功率550馬力。該發動機的原型是英國布里斯托爾“飛馬座”II型發動機,由阿爾法·羅密歐工廠購買許可證生產的。S.M.72型運輸機最大時速295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
1934年,中國與意大利談判合作籌辦航空工廠,當時的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贈送給中國國民政府一架由客機型S.M.72改裝的豪華專機,由空軍上校斯卡洛尼駕駛來華,該機編號I-AMBO。
當時日軍已經占領了東北地區,對華北也虎視眈眈,因此中國空軍未雨綢繆,制定了對日作戰計劃,擬于開戰后集中轟炸兵力突襲日本九州、四國的吳崗和佐世保兩個軍港。經過對這架編號為I-AMBO的S.M.72型飛機的評估,認為該機的航程可執行轟炸任務,于是向意方訂購了20架轟炸型S.M.72飛機,后來因為經費問題,訂單數量減少到6架。
意大利工廠生產的這批S.M.72型轟炸機,在機腹和脊背分別裝備兩組雙管7.7毫米活動機槍,其最大載彈量為1500公斤。
1935年下半年,我國購買的6架薩沃亞S.M.72型轟炸機,由輪船運抵江西省南昌市,由空軍第9大隊接收,不久改番號為第10大隊。為了日后實現轟炸日本的計劃,開展全載重極限飛行、無線電定向和儀器飛行、海上長途飛行訓練,并擬加強SM72型轟炸機的自衛火力,以提高防御能力。
就在該計劃還在醞釀之中時,全面抗戰爆發,因此無法繼續實施。加上S.M.72型轟炸機飛行性能難以滿足遠程奔襲作戰的需要,于是這個轟炸日本的計劃只能擱置,10大隊也改為執行運輸任務。
1937年12月,日軍飛機空襲南昌,2架S.M.72轟炸機在地面被炸毀。其余的飛機撤到西部地區,用于新疆與內地之間人員的輸送。后來這些飛機因為缺乏零配件而退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