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胃是體內最為重要的效果器官之一,它也是典型的空腔器官。在胃內的表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粘膜覆蓋,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胃粘膜。
許多出現在胃部上的疾病,其實都是粘膜發生了病變,比如胃潰瘍、糜爛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癌變等等。
在胃粘膜病變的初期階段,很可能就是一小處顏色改變、輕微的糜爛,用超聲、ct等檢查方式,基本都無法確定胃部是否存在病變。
因此,胃鏡才是篩查胃部疾病的針對性診斷項目,它通過一個帶有攝像頭的纖維軟管,從患者的口腔、食管進入胃內,可以無死角的直接對胃粘膜進行觀測,能清洗的看到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
發現可疑病變、無法確定性質時,醫生還會對可以的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細胞學檢查,用于進一步明確診斷。也正因如此,胃鏡就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式。但是由于患者并非是專業醫生,所以在拿到檢查報告之后,往往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檢查報告寫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常見的幾種情況:
1、萎縮
檢查報告提示胃萎縮,指的就是胃粘膜上皮和腺體發生了萎縮、數目減少。胃粘膜從最初的厚度逐漸變薄,黏膜肌層增厚。
這種情況,患者往往是出現了萎縮性胃炎,它是慢性胃炎中較為高發的一種,也是危險性較大的一種。如果萎縮性胃炎得不到有效治療,未來病情還會繼續發展,甚至是存在癌變的可能性;
2、炎癥
它指的就是胃粘膜固有層出現了炎性細胞浸潤,這是典型非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表現。而臨床根據炎癥細胞浸潤的程度不同,將其劃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輕度、中度、重度
如果,患者慢性炎癥細胞數量減少,只是局限于了粘膜表層,沒有超出粘膜層的1/3,這就是輕度炎癥。如果已經超過了1/3,則屬于中度階段,如果炎癥細胞密集、已經占據了粘膜全層,則屬于重度炎癥;
3、腸化生
它的全稱為腸上皮化生,也就是胃粘膜上皮轉化為含有帕內特細胞或杯狀細胞的小腸、大腸粘膜上皮組織,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容易出現在高齡人群身上。
它往往會合并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據腸上皮化生的組織學形態以及免疫組染色不同,它分為兩種,分別是完整性、不完全性化生;
4、不典型增生
所謂不典型增生,指的就是患者上皮細胞出現了異常增生,輕度和中度的不典型增生,算是低級別的上皮內瘤病變
重度不典型增生,則規劃為了高級別的上皮內瘤變,也就是典型的癌前病變。到了這階段后,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其實,治胃病“三分治療,七分養”,多注意點自己的身體,對自己好點才是最關鍵的,胃不好根在膽,由于長期飲食 結構不合理,作息無規律,讓外邪入侵,導致寒氣增加,膽汁減少,部分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 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情況,出現打嗝噯氣現象,膽往往是被忽視的地方, 可以用其他方式給予調理,或許能改善,但根不除不能完全好起來,膽很重要
根本的原因在于平時的飲食不規律,生活方式不科學導致的,有時間到農村去挖一點灌南|苦菜,回來燒湯煮水喝,紅糖要加一點,趁熱喝,不要喝冷的,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晚上也不要熬夜,早點休息哦,少食多餐。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胃鏡報告上的醫學術語有很多,不同患者在檢查時,檢查結果都有所差異。憑借個人,很難直接判斷病變。所以,患者真正要做的,就是拿到檢查報告后及時就醫咨詢,然后再按照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進行下一步檢查、該如何進行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