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前總統拜登及其執政團隊在移民議題上長達四年的混亂局面后,人們本以為特朗普總統會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無論其最終目標何在——無論實現難度多大——這位總統確實正在嚴重背離競選綱領。雖然今日降低"解放日"關稅的舉措方向正確,但要知道,此舉是在遭遇近代最劇烈市場拋售及普遍衰退預測后才作出的,這本身就值得警惕。盡管經濟歷來是特朗普乃至共和黨的強項,但如今他在經濟議題上的支持率已跌至負值。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對此心知肚明。他多次公開表示自己"贏在邊境,贏在物價",此判斷可謂一針見血。盡管某些民主黨人試圖借通脹話題轉移對其極不受歡迎的社會政策的批判,但大選絕非僅由通脹議題決定。
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憑借對移民辯論的務實態度(尤其在執政初期)提升了支持率。"留在墨西哥"等政策規定尋求庇護者須完成法庭程序后方可入境,產生了顛覆性影響——如今跨境人數同比驟降94%毫不意外,反倒令人困惑民主黨為何始終拒絕采取更溫和路線。
但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似乎沿襲了拜登執政時期民主黨那套鴕鳥政策。他顯然深信自己僅憑文化議題獲勝,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背棄了經濟承諾。這恐將導致現政府與前任一樣,逐漸脫離美國民眾的真實訴求。
過去一年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汽車收回量飆升至2009年以來峰值。更具體來看,1月份次級汽車貸款逾期60天以上的借款人比例達6.6%,創三十年新高。危機不僅限于汽車領域:自所謂"解放日"關稅宣言發布,美國民眾排隊搶購新款iPhone的同時,73%受訪者預期日用品將漲價。這種矛盾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風險。隨著失業率抬頭,勞動力市場也開始走弱,長期擔憂的滯脹現象出現幾率增大。
特朗普熱衷于強調自己接手了拜登的爛攤子。平心而論,上屆政府從經濟到外交確實失誤連連。但這不能成為其反復無常損害經濟的借口。
雖然今日的關稅回調暫時避免了危機爆發,但90天的緩刑期后,三個月后我們很可能再陷困境。何況此番調整是在多數國家尚未實施報復性關稅前作出的——當各國摸清底牌后,下次未必能如此幸運。白宮應當牢記去年勝選的核心要素:抑制通脹與邊境安全。
作者凱爾·莫蘭系青年之聲政治評論員,專注國際事務與國家安全領域,畢業于羅德島大學,作品曾發表于美國企業研究所"關鍵威脅"項目及Real Clear Politics平臺。
本文原鏈接:
https://www.realclearpolitics.com/articles/2025/04/10/trump_on_trade_could_be_biden_on_the_border.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