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學生認為理科難?因為抽象,因為復雜。
要想學好理科,方法很多,如果只談一條萬能心法,那就是“蠶食策略”。
就是我之前常說的那句話: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把復雜問題拆解成簡單問題,把多步任務拆解成單步任務,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1
分而治之:化大為小,各個擊破
毛主席有一條重要的軍事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仗”。面對強大的對手,不是逞英雄的硬碰硬;而是分而治之,集中自己的兵力,獲得局部的強大優勢,一口一口吃掉對手。積小勝,為大勝。
數理化對于很多同學來說就是三座大山,搬山有技巧,勝利有方法。一定要學會拆解,把知識體系拆解成不同的模塊,把一道難題拆解成很多個簡單題,把一種方法拆解成很多具體的留出步驟,然后呢?
暫時放棄一下贏得勝利的幻想,樹立打持久戰的決心和耐心,聚焦眼前,專注當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多打下一個堡壘,自己前進一步;多學會一個方法,自己成長一步;多堵上一個漏洞,自己升級一步。當你解決的小問題越來越多,學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當你再次出山的時候,會突然發現,一覽眾山小。
2
步步為營:日拱一卒,穩扎穩打
曾國藩著名的軍事策略是“結硬寨,打呆仗”,不和太平天國硬碰硬,而是在城外構筑堅固工事,以守代攻,長期圍困,消耗敵人,最終獲得勝利。
《亮劍》中,李云龍命令部隊通過挖戰壕的方式,一寸一寸接近山崎大隊,最終以極小的代價一舉殲滅日本守兵。
面對強大的對手和頑強的阻擊,死磕的方式精神可嘉,但卻是不顧事實的魯莽行事。
不要認為每次只前進一步微不足道,只要你前進的這一步是扎實的,就能夠為最后的成功貢獻力量。
為什么做數學題一定要用演算紙?為什么做物理題一定要畫圖?很多同學忽視這些不起眼的過程,認為挖戰壕、結硬寨都是苦功夫,都不是打仗,都不痛快,都不能消滅敵人。殊不知,這些才是能夠確保最終勝利的根本。
理科講究邏輯推理,本質上都是流程思維。如果不動筆,讓你心算985×211你都做不到;如果動筆按步驟計算,這就是送分題。
同理,即便更難的壓軸題,也是由簡單題組合而成的,也是有步驟有脈絡的。你不在前面的90步下苦功夫,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是不可能走到最后十步,贏得最終的勝利。
3
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柿子要挑軟的捏。二戰中盟軍的“跳島戰術”,就是專門避開日軍重兵駐守的島嶼,通過攻擊防御的薄弱環節,最終瓦解日軍的太平洋防線。
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聚焦在“學習區”。舒適區太簡單,1+1=2重復一萬遍也不能提高一分;恐慌區太難,花多少時間也沒有進步。只有聚焦在學習區,每一分投入才有收獲,每一次努力才有成績。
很多同學基礎不牢,還熱衷于做難題、怪題,結果難題做不出來,簡單題扣一堆分;很多同學成績已經不錯,還浪費大量時間做基礎題,看似很努力很用功,但收效甚微。
一定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一步一步往前推進。通過簡單題夯實基礎,樹立自信,養成習慣,鍛煉能力,這樣最終才能真正搞定壓軸題。
難題是由簡單題構成的,簡單題漏洞百出的學生,不可能搞定難題。
4
我為什么想到“蠶食策略”?
有一次,我準備吃一張剛烙好的肉餅。肉餅很燙,無法下嘴。但如果你吹一吹邊緣的餅皮,咬一小口,并不燙。就這樣吃的范圍不斷擴大,每一口都不燙,里面的熱氣也慢慢都跑了出來,最終也很快吃完了。這個過程不就是“蠶食”嗎?
分而治之,步步為營,循序漸進,逐步蠶食。一個看似無法一下解決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逐漸瓦解,每一步都輕而易舉,每一步都堅定向前,最終勝利唾手可得。
飯要一口一口吃,知識要一點一滴積累,能力要一步一步培養。蠶食策略,既是學好理科的萬能心法,又是人生成功的核心秘籍。
最后,我想用胡適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