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是青少年學生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世界讀書日臨近之際,我們特推出系列評論,從構建校園多元立體閱讀生態、改變閱讀方式、營造閱讀氛圍等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在數字化時代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編者
在數字化浪潮沖擊下,學生的閱讀習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深度閱讀的時間和興趣正在被不斷擠壓,學校作為育人的主要場所,責無旁貸需要以閱讀生態來涵養書香校園,讓書香成為一種氛圍。
優化校園閱讀生態,首先要在校園文化場域中確立閱讀價值。校園閱讀生態的優化旨在通過整合各種閱讀資源、創新閱讀形式、強化師生互動、利用數字技術等手段,打造一個多層次、多維度、可持續的集閱讀、學習與交流于一體的文化生態。這種生態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
在確立閱讀價值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優化校園閱讀場域與閱讀資源。要打造人人參與的多元化閱讀場域。從學校空間來看,教室是開展課堂閱讀的主要空間,校內圖書館、閱覽室則是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首要選擇。學校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鮮明又有序銜接的閱讀環境,精心規劃支持閱讀的校園布局,比如靜心自讀區、團隊共讀區、閱讀交流區、閱讀展示區等,通過多元化、隨時可及的閱讀區域讓學生時時處處可讀。基于多元閱讀場域,要科學配置閱讀圖書。學校可以將圖書館打造為學生閱讀核心區域,通過分級分類閱讀圖書的科學配置,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學校也可以在樓道或者校門口增設智能書柜,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借閱流程,讓閱讀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學習方式。在閱讀資源優化中可以考慮傳統閱讀資源與數字閱讀資源相結合。學校可以與知名的數字閱讀平臺合作,提供更多的在線閱讀資源,并通過校園網或APP進行推廣。同時應加強數字化閱讀工具的普及和使用培訓,提高師生對數字閱讀的接受度和使用技能。通過與其他學校、社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和互通有無。
完成場域與資源的優化后,還需要創新校園閱讀方式。創新閱讀活動形式是打造多元立體閱讀生態的重要策略。當前不少校園閱讀活動常常陷入形式單一、參與度低的困境,亟需從多個角度去創新閱讀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校園閱讀生態。首先,可以結合主題進行閱讀活動設計。主題閱讀活動可以圍繞特定的主題或學科展開,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深層次的認知。比如,可以設立“文化探秘月”活動,鼓勵學生閱讀與某一文化相關的書籍,并結合書籍內容舉辦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這種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增強他們對特定知識領域的理解。其次,以跨學科融合的方式去設計閱讀活動。可以將文學、歷史、科學等學科知識融入到閱讀活動中,通過“科學與文學的碰撞”這類跨學科活動,促進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探索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此外,數字化閱讀活動的創新也是重要路徑。可以利用電子書、在線閱讀平臺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創建沉浸式閱讀體驗。比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重現經典文學作品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細細感受作品的氛圍和情節發展。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閱讀的趣味性,還會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可以組織“書友會”或“讀書沙龍”等互動性強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分享閱讀心得,交流閱讀體驗。通過小組討論、讀書報告等形式,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還可以吸收他人觀點,這種互動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最后,還可以嘗試結合社會熱點進行閱讀活動設計。例如,圍繞環保、科技創新等主題,組織相關書籍的閱讀和討論活動,可以增強閱讀的現實意義,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關注社會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通過創新閱讀活動形式,不僅可以豐富校園閱讀生態,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以價值立意為基礎,以場域和資源優化為載體,以創新閱讀方式為策略,以校家社協同、師生共同參與為路徑,有形的閱讀將會逐步沉淀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校園閱讀生態中,書香定能致遠。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主任、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4日 第02版
作者:王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