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道
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
走到戶外,沒有了寒涼的風(fēng),處處草木青青,深深綠綠中間點(diǎn)綴著或白或粉或明黃的一樹樹繁花,鳥兒嘰嘰喳喳徘徊耳際,大地全面復(fù)蘇,給人一種全新的重生的喜悅。
然而春天的風(fēng)是催花的,花飛花謝,浩浩湯湯像在預(yù)演告別,不多久便會像湯顯祖在《牡丹亭》里的感嘆一樣:“良辰美景奈何天。”
春天的另一面,即是對風(fēng)起花落,韶華易逝,美好不會一直停留的遺憾、無可奈何。
對春天有多少分的喜歡,就有多少分的傷感。
有多少歡喜春天的詩詞,就有多少傷春詞。
01
繁華盛極易衰,是中國人的共識。
當(dāng)春花毫無顧忌開得滿樹滿坡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種闖進(jìn)花海的沖動,去聞花香,去看花姿,去簪春花。盛大的繁花,讓人覺得春天真好,花朵真美,感到飽滿而幸福。
可沒過去多少天,風(fēng)越來越暖,一場春雨后,花朵零落,來來往往的腳印碾成了塵,枝頭上殘留的花朵稀稀拉拉,看著只會徒增唏噓。
是的,春天,就像指縫之沙,悄悄溜走。
所以中國人都不喜歡大圓滿,大滿足。害怕很怕轉(zhuǎn)瞬即下,做什么都無可奈何。
02
這句詩出自歐陽修,他的傷春詞是大氣的。
你聽,他說:“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cái)?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楊柳依依,層層疊疊就像一重又一重的簾幕,多美呀,美到不知春天有多深有多濃。
可是呢,春天的告別也決絕。雨橫風(fēng)狂催促花的凋謝,果子的膨出,詩人含著淚問花,花呀一聲不吭,直直飛過秋千去。
花的告別很坦然。
這又何嘗不是詩人的心境,大氣地放春離開。
03
蘇東坡的傷春詞,是我最喜歡的,總是在感傷時多一份豁達(dá)。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此時的蘇東坡正在密州,暮春時節(jié),他登上了超然臺,風(fēng)細(xì)柳斜,朦朦朧朧罩住了城中的千萬戶人家,想到自己有家難回,心中悵惘。
他說不要再多想啦,需要停火的寒食已過,不如重新添柴作新火,煮一杯剛采的新茶,人生無論幾時都要“詩酒趁年華”。
蘇東坡的傷情,總是不耽溺的,傷感之處,灑脫轉(zhuǎn)身。
再暮氣沉沉的春,依然是春天,不必急著傷懷,而要珍惜眼前。
縱然春天不久流逝,也不要總是抓著過去不放,而是轉(zhuǎn)身,投入下一段旅程。
所以,春天離開,并不代表年華結(jié)束。
“詩酒趁年華。”
只要珍惜,便會擁抱和擁有每一個階段的年華。
▼今日推薦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