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西方同盟的傾頹聲正在簌簌響起。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突然發現,作為長達近80年的“親密盟友”,歐美的“三觀不合”越來越明顯。
“我們不得不擔心我們的共同價值基礎不再穩固?!蹦侥岷诎踩珪h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說。長期以來,歐美被視為西方價值觀的堅固同盟,共同捍衛著所謂“自由民主”價值體系。然而,美國高官在今年慕安會上的講話無情擊碎了這一表象,讓歐美之間的價值觀分歧暴露在世人面前。美方公開干預歐洲內政,力挺極右翼勢力,意圖打造“跨大西洋右翼聯盟”,對歐洲發起“意識形態之戰”。共同價值的日漸缺失,已成為歐美之間的根本分歧與跨大西洋關系的主要威脅。
“現任美國政府的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他們無視既有規則、伙伴關系和相互信任。無法無天絕不能成為世界新秩序的指導原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說。美國政府不惜打破二戰后自己主導建構的國際秩序規則,對多邊組織“不合則棄”,頻頻上演“毀約、退群、撤資”的戲碼,與歐洲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理念形成強烈反差。在處理盟友關系時,美國現政府把歐洲和北約當作“戰略包袱”,指責歐洲在安全事務上“搭美便車”,在烏克蘭危機和歐洲安全問題上搞“越頂外交”。有歐洲學者發出哀嘆:美國不再是歐洲的“可靠盟友”。
“歐盟將揮動大錘反擊美國的關稅政策?!睔W洲鋼鐵行業代表說。當本國產業優勢喪失時,美國政府選擇以保護主義和“掠奪性資本主義”作為應對之策。他們視市場如無物、契約如“棄約”,即便是對歐洲盟友也毫不手軟;一再聲稱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坑美國”,覬覦格陵蘭島的豐富資源,試圖虹吸歐洲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歐洲主流媒體痛批美方是“經濟文盲”,患上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狂躁癥,這種激進且反復無常的保護主義是在“玩火”。
美國政府的這一系列做法,改變著歐洲的美國觀。歐盟對外關系委員會的一項民調顯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歐洲對美國的好感度不斷下滑,僅有22%的歐洲人還把美國當作盟友。歐洲也為此采取了一些行動,然而,這些只是歐洲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應激反應,僅僅止步于此是遠遠不夠的。回望過去,每當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出現危機,歐洲的戰略自主雄心就會被點燃,卻屢屢因危機緩和而不了了之。當下,歐洲真正需要的,是從根源上審視歐洲何以陷入此種境地?跨大西洋伙伴關系究竟應走向何方?什么樣的國際秩序才真正符合歐洲利益?如此一來,歐洲才可能下定戰略真正轉向的重大決心。
盲目追隨美國政策,讓歐洲在全球層面付出了難以挽回的損失和代價。長久以來,歐洲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與美國牢牢綁定,甚至不惜自身利益受損。在美國影響下,歐洲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聯系,掏空了內部戰略資源儲備;對中國實施“去風險”,推高本國從生產制造到消費全鏈條的物價水平;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超發,資本脫實向虛,形成經濟泡沫……事實證明,當美國的“拉拉隊長”弊大于利。歐洲的“犧牲”并未為自身長遠戰略安排帶來裨益,也沒能換來美國的“嘉獎”,反而被卷入美國渲染的“民主VS威權”敘事,使歐洲外交空間嚴重受限,創新競爭力和財富創造力逐漸落后,甚至在自身擅長的全球治理領域也失去了優勢。如今,美國對歐洲再次失信,并進一步惡化歐洲安全格局和戰略環境。
這是一個多極化時代的開始。在今年慕安會的報告中,歐洲仍試圖以西方主導的“自由世界秩序”為框架,為未來國際格局演變尋找符合歐洲期望的路徑。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變化是長期的,保守主義思潮和勢力的回歸不是一個“暫時的特例”。歐洲抱著期盼歐美關系柳暗花明的僥幸心理,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延長與美國的特殊關系,最終只會消耗大量金錢和資源,來換取虛假安全和短暫共榮。
如今,全球范圍內的反霸權意識加速覺醒,越來越多的國家看透了在美國這番離譜舉動的背后,是帝國余暉下難掩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受到美國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傷害的多數國家正在團結起來,現在,已不是由美國決定“帶不帶其他國家玩”,而是全世界在有條件地拋開美國。法國《回聲報》的評論寫道:“歐洲迎來了與美國‘脫鉤’的歷史性機遇?!笔抢^續高唱“友誼地久天長”,還是選擇“啊,朋友再見”,歐洲需要認真思量,作出決定。(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