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于文】美國東部時間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豁免的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該通知沒有規定被豁免產品的原產地,因此被認為也包含中國,這被媒體稱為“美對華關稅出現首個松動信號”。
有統計顯示,被豁免的電子產品占據中國對美出口總量的20%-25%,美國73%的智能手機、78%的筆記本電腦都在中國生產。
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3日表示,中方正在對有關影響進行評估。應該說,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在糾錯方面邁出一大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上來。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11日深夜在官網發布通知,對進入美國的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圖為網站截圖)
“180度大轉彎”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通知是偷偷上線的,并未公開宣布。通知列出了20類豁免“對等關稅”產品的代碼。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除了智能手機、電腦、芯片之外,被豁免“對等關稅”的還包括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美聯社稱,這意味著這些產品將不受目前對中國征收的125%“對等關稅”約束。
媒體普遍認為,該措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消費者面臨的漲價壓力,同時有利于包括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在內的電子巨頭。金融分析師庫貝西指出,這標志著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180度大轉彎”。CNBC引述分析人士丹·艾夫斯的話說,“這是科技投資者的夢想場景……具體到對中國的關稅,智能手機、芯片被豁免,改變了游戲規則”,“自‘解放日’起,關稅一直是籠罩在科技股上的烏云,沒有哪個行業會比大型科技公司受到的傷害更大”,“原本的關稅如果實施,將是大型科技公司的末日”。
蘋果公司被認為是此次豁免的最大贏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數據稱,蘋果大約90%的iPhone生產和組裝都位于中國。英國《衛報》13日報道稱,凱投宏觀首席北美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思表示,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代表著特朗普總統與中國的貿易戰部分緩和”,“這些豁免可能不會是最后一次,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成功使智能手機獲得豁免,這可能會促進其他行業公司展開游說。”
蘋果被指是此次“部分豁免”的最大贏家(資料圖)
白宮官員12日解釋稱,之所以作出這些豁免,是因為總統希望確保科技公司有時間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總統已明確表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制造半導體、芯片、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關鍵技術”。
美聯社13日評論稱,新的豁免顯示,總統意識到,盡管政府預測貿易戰將使蘋果首次在美國生產iPhone,但關稅不可能在短期內將智能手機、電腦等的生產線轉移到美國。“蘋果公司花了幾十年時間在中國建立了一條精心校準的供應鏈。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建造新工廠需要幾年時間,耗資數十億美元,iPhone手機在美國的售價將翻三倍。”
第二次改變政策
這是美國9日開始對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后,第二次改變政策。該政策生效當天,特朗普宣布暫停對中國以外的國家征收“對等關稅”90天,以留出談判時間。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美國政府11日突然宣布豁免部分商品“對等關稅”,這一做法被一些媒體解讀為“后退”,至少是開始“軟化”其對中國的貿易戰立場。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很難說美方的做法究竟是為了什么,是因為承受不起本國消費者以及本國高科技公司的巨大壓力,還是在等不來中方的電話后釋放某種和解信號?文章稱,美國本屆政府在關稅問題上多次表現出朝三暮四,對貿易伙伴隨意設定的90天期限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帶來混亂。無論大范圍的“對等關稅”還是與中國的單打獨斗,美方的做法都表現出一種混亂和前后不一致,針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雖然暫停,但對美國信譽的損害一時難以修補。
納瓦羅被邊緣化?
科技行業人士在慶幸關稅豁免的“好消息”,但其他行業人士擔心,自己的企業將在美國對中國的畸高稅率下迎來“末日”。美聯社稱,特朗普的中國關稅令美國進口商感到震驚,一位益智玩具公司負責人說,美國政府的政策將使其公司的關稅賬單從去年的230萬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1億美元,“毫不夸張,這感覺就像是世界末日”。
此外,據路透社12日報道,白宮官員透露,特朗普近期可能啟動針對半導體產品的新一輪國家安全貿易調查,并可能對該產業加征額外關稅。
美國再次改變關稅政策,被指是開始“軟化”其對中國的貿易戰立場,圖為中美國旗(資料圖)
BBC稱,美國關于關稅的一切發展很快。美國媒體上周末的報道稱,特朗普的貿易和制造業高級顧問、臭名昭著的“對等關稅”方程式的設計者納瓦羅正在被邊緣化,財政部長貝森特受到青睞,被視為政府中的理性聲音,正在領導與貿易伙伴的談判。德國媒體也報道稱,特朗普在實施嚴厲關稅后對他的顧問感到失望,原因是關稅的出臺并未按照白宮所希望的情況進行。
“美國曾是世界經濟穩定之源,但現在美國或許永遠失去了這一角色。”美國《大西洋》月刊12日發文稱,盡管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美國進口只占全球進口總量的13%。美國打貿易戰,其結果可能不是重塑貿易伙伴關系讓自身受益,而是可能被全球貿易體系拋在身后。沒有美國,地球一樣轉。“特朗普政府和未來美國政府要面臨的問題是,美國已經殺死了自己的可靠性。在此情況下,制造企業怎么會信得過美國、來美國投資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