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大概是近年來“人傳人”范圍最廣的一種迷惑行為藝術。
沒人記得露營這把火從何時燒起來的——仿佛是一夜之間,人類就不再稀罕帶屋頂的房子,紛紛迷上了五彩小布包。這一“返祖行為”,導致城市里但凡帶點綠的地皮都會被占領。如果恰好是可以露營的景區,那景象更是蔚為壯觀,最經典的一幕莫過于在去年的武功山上帳篷被大風刮得滿天飛,讓不少網友誤以為是在“放風箏”。
被網友誤以為是風箏的帳篷。/新京報我們視頻
你跟風露的營,都是玩剩下的?
中國人的“露營癮”,也不是當代才有的,古人甚至比我們更會玩。
大詩人白居易,就是唐朝著名的露營KOL。自從唐文宗太和三年辭去刑部侍郎一職后,白居易就遠離宮廷斗爭,沉迷于住在“氈帳”中。氈帳,即為氈制的帳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會把它用作居室或帷幔,后來在唐朝“胡風盛行”時,氈帳就風靡于皇室和官宦之家。
博物學家薛愛華對此亦有記載,他曾在專門研究唐朝社會文化的著作《撒馬爾罕的金桃》中提到,一些貴族為了模仿突厥人的習俗,不惜在城市中也搭起了帳篷,忍受很不舒適的生活,其中白居易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詩人白居易就曾經在自己的庭院里搭了兩頂天藍色的帳篷,他在氈帳中款待賓客,并且不無得意地向他們解釋帳篷如何能夠對人提供保護,免受冬季寒風之苦。”
白居易還為“氈帳”寫過一籮筐的詩,最經典的一首就是在《別氈帳火爐》中,記錄自己在大雪天時取暖的場景:
憶昨臘月天,北風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長安可徹?
賴有青氈帳,風前自張設。
復此紅火爐,雪中相暖熱。
只言片語間,就能看出大詩人十分享受帳篷內的冬日情趣。
唐朝的露營達人遠不止白居易一個,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也是同好,他不僅在皇宮的空地上搭造了一頂地道的突厥帳篷,其本人也穿得像一位真正的突厥可汗,喜歡坐在帳篷前割羊肉吃。古人也不只會在家門口露營,當他們決定出門游玩時,分分鐘比現代人還精致。據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當時的士大夫群體在準備進山夜宿時,會帶上一個“途利文具匣”:
“內藏裁刀、錐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銼、發刡等件,酒牌一,詩韻牌一,詩筒一,內藏紅葉各箋以錄詩,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
對比起來,當代人的露營就是小兒科了,既沒有古人的詩意,動手能力也很弱,光是搭帳篷就勸退了很多手殘星人。比如,很多小白的露營都是從海邊開始的,本想著伴著溫柔的海浪聲入眠,迎著壯觀的日出醒來,結果因為帳篷沒搭好,一整晚都在嚼風沙。
如果遇上暴雨更慘,大部分初次露營的人都沒有面對惡劣天氣的經驗,只能眼睜睜看著帳篷被大風刮跑,或者被暴雨襲擊得到處漏水。所有的詩與遠方,在實操起來才知道有多艱辛。因此,更多懶得學習扎營技巧的人,會選擇更簡便的露營方式——前往拎包入住的“帳篷酒店”。
承認吧,你真的不懂露營
怎么玩才會更有詩意?
當然游玩這個事最早差不多要追溯到孔夫子那里去了,畢竟曾點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老夫子也希望過上這樣的日子。
暮時時節出去春游,是再愉悅不過的事了。 讓我們看看古人們是如何去游玩的。
一次浪漫小雨的春游
《春游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
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
小舟撐出柳陰來。
詩人以清新的筆意畫出了江南的水鄉。燕子桃花,春光明媚。斷橋水漲,舟上湖闊。這哪里是小舟撐出柳蔭來,分明是小船滿載送春來嘛!滿滿的春意,濃濃的春情。
一次酒足飯飽的春游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分別就是陸游去農家樂玩了一天的景象嘛。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處處都是驚喜。玩得太嗨了,所以還預定了下一次還要去。古風依存的鄉村人們是多么的淳樸。下次有時間一定要再去喝一杯。
一次清新唯美的春游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先坐小船再過橋,清新春光樂逍遙。杏花灼灼,煙雨綿綿,楊柳依依,輕風拂面。這就是杏花煙雨江南的畫面感啊。春的柔和溫暖,春的細膩迷人,都在畫面全部體現。還有什么比這更美的春光呢?春風真的會讓人沉醉的,這話真沒有騙人。
一次野趣十足的春游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鄉間田園是最接近自然生活的。暮春時節,花已落,葉未盛,兒童在一片金黃的花海之中追撲黃色蝴蝶的景象,多么的春意盎然。沒有一個字寫春天,春天卻就在你的眼前。這樣的春天你想不想要?
一次流連忘返的春游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首詩算是春游詩中的極品了。湖光水色,處處鶯歌燕舞,百花綻放,讓人目不暇接,青青淺草才剛剛遮住馬蹄。春日麗景,春光綺麗,讓人心曠神怡。一路上美不勝收,讓人陶醉在鳥語花香之中,感覺怎么也看不完,哪怕是走完了這段綠楊蔭中的白沙堤,還是覺得得意猶未盡,讓人流連忘返。
一次溫柔沉醉的春游
《踏青》
宋·趙汝燧
四野春工遍,
柔風動賞心。
踏青喧柳陌,
舉白醉花陰。
惠風和暢,春日暖陽。這樣美好的時光就是用為欣賞的,這么快樂的時光就要在花叢中飲酒沉醉才是雅事啊。如同史湘云醉臥芍藥叢,花美人更美。
一次邂逅愛情的春游
《思帝鄉·春日游》
唐·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要不說唐朝真的開放呢,妹紙春游時看到了花美男,就勇敢地想去追。哪怕是有一天被拋棄了也絕不后悔。難不成這就是“不求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的唐朝版?單身狗友友們要多出門,不要宅家里,宅家里是沒有出路的,是找不到對象的。出去浪,才有脫單的希望!
一次多情無情的春游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雖說人們總認為蘇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但其實蘇軾內心也住著一個小公主的。暮春時節,春已逝,夏未至。枝頭的柳綿越來越少,青春越來越遠,時光流逝最易把人拋。然而就是這樣,只聽得墻內佳人笑,青春歡愉,行人徒慕,公子多情,卻被無情所惱。惱的不是佳人,而是年華的無情。這春游,弄得挺傷感的,不游也罷。
一次失望且希望的春游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陸游的《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采用的都是差不多的意象。甚至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墻來也是化用陸游的詩。只要抄得好,同樣是精妙。春天來了,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都是遮不住、斷不開、鎖不了的,它必定能沖破所有的束縛,蓬勃發展。雖然游園不值,但看見了春的訊息。這才是春游的意義所在。
一次熱鬧兼落寞的春游
《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就是因為這首詞得了一個紅杏尚書的名號,可見他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得到了多少人的喜歡。這首詞上片的春色是生機勃勃,色彩艷麗。下片就完全不一樣了,上片有多熱鬧,下片就有多落寞。人生如夢,快樂不多,不如及時行樂。來吧,友友們,我們一起喝酒。那快要落山的太陽,你也來一杯吧,把你的時光多留一會在花間。這位尚書的春酒和“踏青喧柳陌,舉白醉花陰”的情緒大不一樣。所以啊,同樣的春游,同樣的春光,人與人是各不相同的。
圖文綜自:九行Travel、知乎花月、詩香茶社、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