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針對老蔣部署侯鏡如率東進兵團馳援錦州的行動,東野林、羅、劉三人在列車上就下一步是否繼續堅持錦州攻堅戰展開討論,一向對東野作戰部署很少正面發表意見的羅榮桓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敵人增兵葫蘆島,我們攻打錦州確實帶有些冒險性,不過主席早在今年二月份就要求我們奪取錦州,封閉東北大門,促成全國戰局大的變化,要說冒險的話,我看這個險值得冒。在這種緊要關頭,應當義無反顧。”
影視作品中的羅榮桓
盡管圍繞錦州打響的遼沈戰役在最初的攻堅與阻援上面臨巨大壓力和風險,但得益于東野指揮層的強有力部署和一線將士的浴血奮戰,最終創造了僅用31個小時總攻錦州的經典戰例,順利完成“關門打狗”的戰略任務。
拋開東野阻擊國軍侯鏡如和廖耀湘兩大東西對進兵團的戰斗不談,僅就東野兩天時間內攻下堅城錦州的作戰來講,也不免引起大多數人的好奇:城防堅固、又有范漢杰率10萬國軍據守的錦州城為何在總攻打響后會迅速被我軍攻克?
其實,真正促使這一“變局”加速出現的關鍵,恰恰出在國軍錦州守將范漢杰和他的調兵遣將操作上。
1948年初,曾先后擔任國軍參謀次長、陸軍副總司令的黃埔一期“老大哥”范漢杰被老蔣派往東北出任“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一來承擔華北與東北兩大戰區接合部的聯系,二來嘗試打通和恢復錦沈一帶的交通線,維持地區生產秩序。
影視作品中的范漢杰
同一時期,為范漢杰騰挪位置的原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第6兵團司令官孫渡被老蔣調往熱河任省主席。按理說,戰時這種人事更替和調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何況“滇軍元老”孫渡在東北任上也是抱著事不關己的“養老”心態來面對大小戰事,屬于可有可無的角色。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他調離崗位后留下的第6兵團卻并不安分。
孫渡調離后,第6兵團由滇軍將領盧浚泉接任司令官一職。兵團總共下轄8個師,其中4個師為新8軍整編部隊,而戰斗力最強的4個師均來自滇軍系統。
這些人原本就對老蔣抗戰勝利后發動的“昆明倒龍事件”以及隨后將滇軍陸續調入東北戰場的行為憤懣不平,加之此前杜聿明在東北時對滇軍分化使用并促使184師師長潘朔端陣前起義的往事歷歷在目,滇軍上下厭戰情緒早已展露無遺。
未及開戰士氣先衰這本就是一個極具殺傷力的“隱患”,但范漢杰的到來不僅未能有效緩解不利局面,反而因同盧浚泉貌合神離、缺乏信任而進一步激化了與滇軍劍拔弩張的矛盾。
時任第六兵團司令官的盧浚泉
這種情況下,企圖依托第6兵團來抵擋我軍攻堅行動顯然是不現實的,莫說團結一致形成有效戰斗力,范漢杰能保證滇軍不再出現類似潘朔端起義的突發事件便謝天謝地了。
當然,除了內部積怨已久帶來的人心渙散之外,范漢杰主觀判斷的失誤是促成錦州迅速被我軍攻克的直接且關鍵原因。
早在遼沈戰役之前,東野確定的首個攻擊目標并非錦州,而是位于錦沈之間,被我軍圍困長達半年之久的長春。在林總看來,一者南下長驅直入、直取錦州會面臨戰線和補給線過長的風險隱患,缺少足夠的把握;二者就近攻打長春則有效避免上述劣勢,且能夠在實戰中積累和提升我軍攻堅能力,如果衛立煌發兵救援,也正好可以借機圍城打援。
只是,東野攻擊長春的戰斗進展卻并沒有預想中那樣順利,但也恰恰由此向范漢杰在內的許多東北國軍將領傳遞出一個錯誤信號:東野的戰略決戰方向是沿錦沈線由東向西平行推進。
入關后的東北野戰軍
當然,除了基于東野圍困和進攻長春的現實操作而生出這種判斷外,范漢杰僥幸的認為錦州憑借臨近關內以及背靠海上運輸的優勢,隨時能獲得支援;而東野在炮火和攻堅上的“短板”且不談,僅從北滿至遼西長驅南下面臨的交通補給問題也足以使之很快陷入困境。
總之,在這樣迷之自信心理的驅使下,范漢杰并沒有就東野下一步可能發起的錦州攻堅戰做充分準備,取而代之的,是錦州城中國軍上下一片歌舞升平、飲酒作樂、得過且過的景象。
隨后,當老蔣嚴令沈陽與錦州國軍迅速進入戰備狀態之際,但眼高手低的范漢杰再次犯下了第二個錯誤,即分散部署錦州內外城防。這樣一來,不僅犯了兵法上的“分兵”大忌,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東野上下攻打錦州的決心與信心。
具體來講,就是將第54軍和新5軍兩支機動作戰部隊布置在秦皇島和葫蘆島上,與錦州互為犄角之勢,一旦東野切斷華北和東北的聯系,單純指望華北的傅作義出兵救援肯定是不現實的,到那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兩個軍會同其他援軍一起,由海路出發支援錦州,形成以錦州為誘餌的“中心開花”局面。
錦州攻堅戰示意圖
應該說,這一戰略部署本身并沒有什么欠妥之處,但范漢杰本人卻忽略了最為核心關鍵的一點,即東野南下攻打錦州的決心。換句話說,他既沒有料到東野會朝著和自己預想偏差最大的攻錦作戰方案發力,更沒有料到對方在錦州城外和塔山一線的部隊投入量和作戰強度,由此可見,范漢杰所謂的“中心開花”戰術顯得該有多么“天真”。
軍心渙散、兵力分散、部署混亂,條條都是為將者戰事指揮的致命性隱患,偏偏全部集中在遼沈戰役初期的錦州城中,再加上老蔣時不時出手干預,貢獻點反作用力,作為主將的范漢杰又豈有不敗之理?
尚未開戰,錦州勝敗大局卻已然注定。如同在《平津戰役》總攻天津前林總的那句“總攻開始,炮就要打到陳長捷司令部”的硬核臺詞一般,錦州總攻一經打響,范漢杰便已清楚: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了……
影視作品中部署平津戰役的劉亞樓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這話用在錦州攻堅戰中再恰當不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