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英國《衛報》近日報道稱,從能源安全到加強網絡連接,臺灣正尋找應對大陸的方式,其中之一是規劃將全臺1.3萬間超商打造成所謂的“戰時樞紐”,一旦臺海爆發沖突,島內民眾可被引導前往住家附近的超商,領取配給口糧和醫療用品。這在島內引發群嘲。
臺灣《中國時報》13日轉引《衛報》的報道稱,民進黨當局規劃人員預估,若沖突發生,臺灣軍人甚至連警察都將被派往前線,留下民間的第一線應變人員負責照顧和管控社會秩序。屆時,大陸封鎖幾乎會切斷臺灣外援,“臺鐵或被取消、空域也可能關閉,不允許貨運等非軍事飛行,網絡和通訊恐被切斷”。《衛報》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話稱,在此情況下,臺灣民眾可到全島超過1.3萬間超商,領取由店內物流運輸系統配送的口糧和醫療用品。民眾還可在超商窗戶上,閱讀當局通過傳真機發送、張貼的公告,或利用店內提供的緊急無線熱點傳信息。
報道提及,這是賴清德當局“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正在討論的方向之一。該委員會由27名資深官員和非政府組織代表,以及其他社會各界的成員組成,負責為臺灣社會制定應對戰爭或重大災難的整體準備方案。委員會至今只召開過3次會議,去年12月舉行了跨部門紙上演練。
《衛報》還稱,臺灣的能源與通信系統也存在關鍵弱點。臺電電網過于集中,大型電廠之間的長距離輸電線路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在被大陸封鎖的情況下,能源安全特別脆弱,臺灣約97%的能源依賴進口,目前臺灣擁有的戰略儲備,包括大約可維持90天的煤炭與石油,以及約14天的液化天然氣。
針對上述報道,賴清德辦公室發言人郭雅慧13日稱,為了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臺灣民間通路豐富的物流模式與經驗確實是重要參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干事長吳思瑤稱,便利商店是可善用的節點,不是只為戰爭考慮,還能在發生各種天災時拿來利用。她認為,將超商納入全社會防衛韌性的一環,“方向可行”。
網上一片嘲諷。“不演了新聞臺”粉專發文表示,一旦開戰,民進黨高官可能都跑了,但超商店員麻煩得繼續上班,“抗中保臺”。有網友說,“先不管店員躲不躲,最好戰時司機還能配送,政府有腦嗎?”“超諷刺,民進黨政府的抗中保臺,最后還是得靠‘統一’超商。”“這是假設物流司機、超商店員都不怕死,繼續幫政府做功德嗎?笑到肚子痛的天才計劃。”還有人詢問“所以臺灣的超商算是軍工類股嗎?”
賴清德上臺后持續“以武拒統”。去年夏天,島內多家宮廟收到“后備指揮部”的公文,要求預期戰爭沖突前,將彈藥由預屯點運至宮廟內部空地,引發民眾恐慌。《聯合報》稱,賴清德的“新兩國論”,讓民眾陷入苦難。臺灣《中國時報》的社評稱,通過“宮廟囤彈”可以窺見民進黨當局令人憂心的軍事理念,“從巷戰蔓延至宮廟,顯然民進黨已經想定要全島焦土化作戰,但臺灣人民可以承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