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結構強度,一般都是駕乘人員最后一道保護屏障,氣囊起到的是避免更多的傷害,但要是車身結構拉胯,氣囊再多都是白搭,特別是在馬路上遇到一些龐然大物一般的集裝箱運輸車輛,光是從視覺層面而言,就不是一個體量級的,早期瑞虎8Pro曾經以120Km/h的時速撞擊收費站憑借自身結構強度保證了車廂部分的完整度,駕乘人員安然無恙,新近又一起事故,撞擊的就是集裝箱運輸車輛,關鍵撞的還是車頭,依然是憑借自身的結構強度,扛住了最終的撞擊力。
事故現場來看,明顯是下雨天氣,路面較為濕滑,遠處可以看到紅綠燈出現,也就是說,這是紅綠燈路口的狀態,圖片來源于視頻截圖,視頻不放就是因為車牌的出現,鑒于個人隱私層面的考慮,還是決定不放視頻,截圖即可。
事故車輛能夠看到駕駛一側的A柱徹底彎折,能觸及到A柱頂端的,想都不用想,對方很明顯就是一臺重卡類型的車輛,否則這高度很少有家用車輛能觸及到,即使有如全順這樣的車型,也同樣很難觸及到,底盤高度決定了一切。
視頻里能夠看到車頭部分,確定就是瑞虎8Pro版車型,A柱彎折別急著“高興”(某些喜歡斷章取義的就喜歡拿這個說事),湊近看,彎折狀態沒問題,但是依然沒有斷裂,這就有點嚇人了,竟然沒有斷裂,同時注意看駕駛一側所有的氣囊全部打開,方向盤氣囊、側氣簾和側氣囊三個都能看到,方向盤氣囊上沒有明顯的大片血跡,側氣簾完整,沒有戳破的跡象,而是自然泄氣之后的狀態,也就是說,所有氣囊都正常充氣彈出,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同時都是自然泄氣,駕駛人員可能會有輕傷出現(視頻里已經提及受了輕傷),但是A柱如若鍛煉的話,可能會戳破氣囊,但是并沒有出現這種狀態,僅僅是撞擊之后的變形。
看看另一側,副駕駛一側前輪轂斷裂,但是懸架并未斷裂,明顯是撞擊之后側滑導致的輪轂斷裂,懸架部分經受住了撞擊考驗,輪轂吃不吃得住勁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整車都損毀成這樣了,還在乎什么輪轂,人命才是第一要素。
視線轉向事故另一方的車輛,倒吸一口涼氣,集裝箱運輸車輛,一開始看到集裝箱尾部沒有任何損毀跡象出現,還在感嘆,這龐然大物果然是名不虛傳,別人都損毀成這般模樣,自身卻是沒一丁點事,同時注意右側截圖,出現了瑞虎8Pro的左前輪,確實是事故第一現場拍攝的,主要是怕有人說是兩起事故湊到了一塊,要不是涉及到個人隱私層面,真應該放出視頻來加以證實。
但是視頻轉向重卡車頭部分后,這就來事了,原來撞擊點在車頭,由于是紅綠燈十字路口的位置,到底是哪一方出現了問題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是重卡的右側撞擊到了瑞虎8Pro的駕駛一側,現在明白瑞虎8Pro的A柱為何變形了吧?發現沒有?和重卡方正的車頭輪廓完全一致,由此可見當時的速度真心不低,要知道撞擊導致氣囊開啟的最低速度是35Km/h,再加上雙方都處于運動狀態,相對速度的疊加,瑞虎8Pro撞擊之后側滑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然龐然大物畢竟占據了身形的優勢,何況撞擊的還是副駕駛一側,相貌看著有點難看,但是情況在可控范圍內,瑞虎8Pro則不行了,好在駕駛員無大礙,憑借自身的結構強度,完成了自身的使命,這就足夠了,生命只有一次機會,整車強度的高低成為了決定性的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