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帥杰
10年前,兒媳過門,彩禮掏出7萬元;前年,女兒出嫁,收了2萬元,陪嫁了冰箱和彩電。“單從錢數看,虧了5萬元。”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平襄鎮曹家坡村村民王彥平看得通透,“婚嫁不是買賣,小兩口和睦、日子過好才是關鍵。”
村民們說,隨著收入增加,彩禮水漲船高,10萬元以上很普遍,加上見面禮、開箱錢,“還有酒席,一場喜事辦下來,總花費超過25萬元。”
2022年,通渭縣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把抵制高額彩禮納入村規民約,旗幟鮮明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并編排小曲戲、情景劇、快板節目,以沉浸式演出走近群眾,宣傳移風易俗新理念。
“在村規民約基礎上,全縣成立由村黨支部領導的紅白理事會,確立章程,對彩禮、酒席‘限高’。”通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主任尚銳說,一般婚嫁禮金不超過5萬元,舉辦婚事酒席不超過20桌,農村每桌不超過480元。
飛檐斗拱、筆力遒勁,走進平襄鎮孟河村活動廣場,村規民約在文化長廊中心位置展示,“發揚厚養薄葬好民風,高價彩禮我們同抵制”。“前年修訂時,我們邀請村社干部、鄉賢、群眾代表一起商討,共同遵守。”孟河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國說。
今年1月,孟河村村民景文彪給兒子辦了婚禮,親朋好友份子錢都在百元左右,婚禮當天,大家一起幫忙傳菜,既減輕了隨禮負擔,又拉近距離、增添了感情。在通渭,如今結婚興起上門承包酒席,一桌約400元。
“現在,全縣332個行政村和10個社區都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章程,把拒絕高價彩禮納入管理范疇。”通渭縣委宣傳部部長李育偉表示,將持續發揮村規民約的引導約束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4日 07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