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載風華路 蘭臺煥彩譜新篇——貴陽市檔案館建館65周年紀實
天眼新聞
檔案,是歷史的活化石,是城市文明的無聲見證者。2025年,貴陽市檔案館迎來建館65周年。從1960年成立至今,這座承載貴陽歷史記憶的“蘭臺”始終秉持“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在櫛風沐雨中砥礪前行,四度榮獲“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成為研究貴陽歷史、服務社會發展的文化標桿。
篳路藍縷:從簡陋庫房到現代化新館
1959年底,貴陽市檔案館開始籌建,1960年1月16日正式成立。建館初期,條件極為艱苦:館舍幾經搬遷,庫房面積不足百平方米,第一代檔案人擠在貴陽市市府路14號市政府大樓內一幢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中辦公。即便環境簡陋,他們仍以高度的責任感收集整理檔案,為貴陽留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貴陽市檔案館舊館大門(1989年4月1日拍攝)
20世紀80年代,雖然增加了市政府辦公樓地下室約300平方米作為檔案庫房,但整體條件依舊艱苦。直到1992年,貴陽市首座獨立檔案館大樓在云巖區鹿沖關半邊街落成,檔案事業邁出重要一步。然而,地處城郊的地理位置給群眾查檔帶來不便。2019年12月,隨著第三代檔案館的啟用,這座面積1.6萬平方米、毗鄰市級行政中心的現代化館舍,以先進設備、便捷交通和智能化管理系統,成為貴陽檔案事業騰飛的新起點。
貴陽市檔案館(2019年至今,觀山湖區館址)
館藏瑰寶:見證貴陽歷史變遷
截至2025年,貴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達58.37萬卷、62.2萬件,豐富的館藏全面記錄了貴陽歷史發展的軌跡,成為研究貴陽歷史沿革的珍貴寶庫。館內珍藏著眾多具有深厚歷史意義的檔案資料,其中,明清兩代“在筑同鄉會館”、房屋田產買賣典當契約、碑記、賬簿等檔案,是形成時間最早,研究明清文化的珍貴資料。特別是抗戰時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檔案被列為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真實記載了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以貴陽市圖云關為基地,培訓抗日醫務人員、組織醫療隊、醫藥物資奔赴抗戰各戰區“救死扶傷、博愛恤兵”的抗戰事跡,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
2020年征集的《貴州百年》百米書畫長卷,由省內8位知名畫家共同完成,用藝術手法展示了貴州百年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民俗民風、名勝古跡等。同時在企業改制工作中接收寄存的貴陽市棉紡廠、貴州柴油機總廠、貴陽市糧油公司等破產改制企業檔案,既為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也為研究貴陽經濟社會發展留存了寶貴資料。
在閱覽室查看檔案
服務創新:從線下查檔到云端共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陽市檔案館不斷優化服務模式:推行“8小時不間斷查檔”,開通微信線上查詢,通過建立民生檔案跨館查詢聯動機制,實現省市縣三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跨館查詢。依托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民國報刊縮微膠卷、古舊地方志等資源免費向公眾開放,實現“指尖上的歷史共享”。
在文化傳播方面,檔案館打造貴陽歷史文化檔案方志陳列展,以“貴陽記憶”主題展為核心,結合“紅色貴陽”戶外廣場,通過聲光電技術還原歷史場景,年接待研學團隊2000余人次。2019年,“貴陽方志云”數字平臺上線,被列為貴陽市“十大數據民生工程”,整合200余處文旅資源,設立“老城記憶”等數字展廳,訪問量突破38萬人次,成為市民追溯城市文脈的“云端窗口”。
貴陽市檔案館(市地方志辦)聯合舉辦研學活動
數字賦能:從傳統管理到全國示范
自1994年引入首臺計算機起,經過專題數據庫建設、局域網搭建、數字檔案館系統開發等歷程,至2025年,貴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數字化率已達94.35%。2020年,“貴陽市檔案服務社會查檔系統”上線,市民可一鍵查詢檔案;2023年,貴陽市檔案館通過國家測評,成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
依托“數字活市”戰略,檔案館建成存儲備份一體機、信息管理系統等設施,實現檔案“收、管、存、用”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為貴陽打造“中國數谷”增添文化底色。
近年來,貴陽市檔案館(市地方志辦)創新實施“五個一行動”,即實施一項工程、編纂一批文獻、建好一個平臺、做優一個陣地、建強一支隊伍,以檔案方志之力助力“文化貴陽”建設。
其中,“讓檔案回家”工程,從南京等地征集歷史地圖、名人書信50余份,完成17個單位(全宗)的2200余卷、11萬余件檔案、聲像(光盤)7張的接收進館工作,進一步豐富了館藏資源。
編撰《貴陽史話》《貴士名賢》等一系列歷史文化叢書,《貴陽扶貧志》率先啟動并完成編纂,《貴陽年鑒(2021)》等2部年鑒入選全國精品年鑒工程。
積極協同市檔案局建立全省首個市(州)級檔案和地方志專家庫及專業人才庫。全館共有4人入選國家級“三支人才隊伍”,8人入選貴州省檔案和方志專家庫,19人入選貴陽貴安檔案和方志專家庫及人才庫,為“文化貴陽”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六十五載風雨兼程,貴陽市檔案館從一紙一墨的守護者,蛻變為數字時代的文化先鋒。貴陽市檔案館館長劉麗先表示,未來,貴陽市檔案館充分發揮檔案存史資政育人作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陽貴安實踐篇章貢獻檔案方志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黎婭茹
編輯 羅昌
二審 何欣
三審 胡麗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