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詳細闡述了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突破性進展。2024年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模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30%的亮眼數據,以及《數字中國發展指標體系》《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等重磅文件的集中發布,標志著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價值已進入規模化釋放階段。這一背景下,企業如何合規高效地將數據資源轉化為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命題,而數據資產入表會計(DACPA)這一新興職業正迅速崛起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劉烈宏局長在發布會上強調,國家數據局已圍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等關鍵環節出臺21份政策文件,搭建起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已審核通過700項登記數據,存儲規模達239.23TB,而“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更吸引了近2萬支參賽隊伍,覆蓋30余個行業。這些動態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數據資源的資產化進程已從理論探索邁向實踐落地。對企業而言,能否將積累的客戶行為數據、生產運營數據、供應鏈數據等轉化為可計量、可交易的資產,直接關系到其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競爭力。以制造業企業為例,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沉淀的生產優化數據集,經合規確權后入表評估價值超5億元,不僅優化了財務報表結構,更成為其獲得銀行授信的關鍵質押物。這種“數據資源—數據資產—資本轉化”的閉環路徑,正是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訴求。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深入推進,使得企業對既懂會計準則又精通數據治理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激增。傳統財務人員往往缺乏對數據確權、成本歸集、收益評估等環節的專業認知,而技術團隊又難以理解會計準則對資產確認的剛性約束。這種割裂直接導致大量企業面臨“手握金山卻無法入賬”的困境。數據資產入表會計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該職業要求從業者能夠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政策,完成從數據資源識別、權屬厘清、價值評估到財務報表列報的全流程操作。例如,一家AI公司因未規范處理訓練數據的采購成本與自產數據的分攤比例,導致其B輪融資估值被低估12%。后經專業數據資產入表會計團隊重新梳理,不僅修正了資產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產項,更通過設計數據資產證券化方案盤活了存量資源。此類實踐凸顯了數據資產入表會計在幫助企業實現價值發現、風險管控和融資拓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為滿足市場對專業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數據資產入表會計考試建立了覆蓋初、中、高三個等級的完整認證體系。值得注意的是,該考試允許考生根據自身條件跨級報考,具有相關工作經驗或教育背景者可直接挑戰高級考試,這一設計顯著提升了人才供給效率。考試內容以《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為基礎教材,配套使用對應等級的《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體系化培養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35個城市的考點網絡(包括所有省會城市及深圳、廈門等經濟活躍地區)則為參考者提供了便捷的參與條件。
回看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披露的成果——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日均Token消耗量一年增長100倍、數據標注產業規模突破千億——這些數據的背后是無數企業正在經歷的數據資產化實踐。而數據資產入表會計作為連接政策要求與企業落地的關鍵節點,其價值遠不止于技術層面的賬務處理。在數據跨境流動新規出臺、可信數據空間試點擴圍的背景下,這一職業實際上承擔著推動數據要素市場規范化、國際化的重要使命。正如劉烈宏局長所言,“工具箱”已備齊,下一步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可以預見,隨著《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2025年階段性目標的全面落地,數據資產入表會計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角色,其職業前景將與數據要素市場的繁榮深度綁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