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2024年,方大萍安鋼鐵用10.6億度清潔電能,為“雙碳”目標寫下了生動注腳。
在方大萍安鋼鐵50兆瓦發電站主控室內,班長左重明輕點鼠標,調出實時運行數據,“現在全廠每天40%的自發電都來自這臺50兆瓦發電機組,它‘吃’進去的是煤氣,‘吐’出來的是綠電。”
作為企業最大的節能減碳工程,50兆瓦發電機組自2022年并網以來,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0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萬噸。其秘密藏在技術細節中: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技術將富余煤氣“變廢為寶”,配合“避峰用電、迎峰發電”科學策略,日發電量穩定在120萬度以上。“光是這一臺機組,一年就能省下近3億元購電費用。”方大萍安鋼鐵動力廠生產科科長周成霖算了一筆賬。
方大萍安鋼鐵的“綠電版圖”遠不止于此。兩個生產區內,11套總裝機容量135.9兆瓦的發電機組日夜高效運轉,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壓、余熱、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等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能,并實現了光伏發電零的突破。為攻克發電瓶頸,技術人員不斷攻關,優化管網壓差、改造燒結余熱管道,并成功攻克了煤氣燃燒不充分、輸送氣量小等導致發電機組長期低負荷發電等技術難題,讓發電機組在用電高峰實現滿負荷運轉。“現在我們的發電量年年遞增,設備卻越‘跑’越穩。”左重明說。
方大萍安鋼鐵自發電量的突破,不僅凝聚著一線工人的智慧,還得益于數字化技術的有力賦能。鍋爐智能燃燒系統上線后,安源軋鋼廠與安源煉鐵廠應用新技術,煤氣節能率分別達到1.6%和8.25%,節省下來的煤氣可以用來發更多的電。
10億度電,足以點亮一座50萬人口的小城一年。對方大萍安鋼鐵而言,2024年,發電達到10.6億度,自發電率突破45%,在環保設備增加的情況下,外購電總量不增反降。
“綠色動能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周成霖望向窗外的發電機組,“下一步,我們要盡可能充分利用回收的煤氣、余熱等,創造更多的低碳經濟效益,同時實現更好的環保效益。”
當夜幕降臨,方大萍安鋼鐵的廠房內燈火通明,發電機組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奮進的樂章。發電站主控室的電子屏幕上,跳動的數字猶如綠色的脈搏,見證著這家傳統工業企業向低碳經濟的華麗蝶變。(李婀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