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關稅戰割韭菜!這些保錢妙招普通人越早知道越好!
闊談說社保
近期,大漂亮宣布對多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主要針對東方大國、歐盟和部分亞洲國家的產品。其中,對電動汽車的關稅進行了大幅提升,同時對相應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清潔能源產品的關稅也進行了關稅提升。此外,對來自歐盟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并對部分半導體和醫療用品提高稅率。這些措施旨在保護本土產業,但也可能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此舉是為了應對“不公平貿易行為”,但多國批評這是單邊保護主義,或將引發報復性措施。
關稅的加征會直接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加劇通脹壓力,因關稅導致商品價格的增長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
由于供應鏈全球化,低收入群體受影響更大,因為他們在食品、服裝等必需品上的支出占比更高。短期內,消費者可能面臨更貴的商品選擇。
面對這一局面,普通人該如何調整策略,確保自己的錢袋子不受太大沖擊呢?
本文將對普通人群從消費、投資、職業發展和資產配置四個維度提出應對方案。
一、及時做好消費的調整,以應對物價的上漲
關稅戰的直接影響之一,是部分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例如,若某國對汽車、電子產品或日用品加征關稅,消費者可能面臨更高的購買成本。對此,普通家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選擇國產替代品,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許多國產品牌在質量和技術上已不輸進口商品,且價格更具優勢。
比如,我們的電子產品,在性能上已經接近甚至超越部分進口機型,且價格更低,完全沒有必要必須要選擇進口產品。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在性價比上已經明顯優于進口品牌;另外,國內的服裝、家用電器、食品等行業供應鏈成熟,消費者無需為進口關稅額外買單,除此之外,選擇國產品牌還能享受政策補貼。
2.要善用利用跨境電商和免稅渠道為自己省錢
部分進口商品通過跨境電商(如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購買,可享受較低的行郵稅,比一般貿易關稅更劃算。此外,出境旅游時合理利用免稅額度(如中國居民每年5萬元的跨境購物額度),也能降低購物成本。
3. 抓準時機適當囤貨,但避免投機
對于因各種因素,一些生活必需品必須依賴進口商品,比如,進口奶粉、進口藥品等,可適量提前購買,但不宜大量囤積,以免資金占用過多。
二、投資策略:規避風險,尋找機會
關稅戰不僅影響消費市場,還會沖擊股市、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投資者需調整策略,以應對潛在風險。
1. 規避受關稅沖擊較大的行業
- 對于出口依賴型企業,比如低端制造業、高進口原材料公司,比如依賴國外芯片的電子企業可能受關稅影響較大。但是,國產替代(半導體、新能源)、內需消費(食品、醫療)等行業可能因政策支持而迎來增長。
- 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在不確定性時期往往表現穩健,可配置5%~10%的資金到黃金ETF或實物黃金。
若持有美元資產或計劃留學、海外購物,需關注人民幣匯率波動。可通過銀行的外匯期權等工具鎖定匯率,減少損失。
三、職業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
關稅戰可能導致部分行業收縮(如外貿加工、國際物流),但也會催生新的機會。普通人應未雨綢繆,提升自身競爭力。比如,向內需行業轉型,國內消費、新基建(5G、人工智能)、養老醫療等行業受關稅影響較小,且政策扶持力度大,就業機會更多。另外,了解關稅政策、國際貿易規則,可在相關行業(如跨境電商)中找到新機會。
四、資產配置:長期穩健策略
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合理的資產配置比短期投機更重要。
首先要保持現金流動性,比如要預留3~6個月的生活應急資金,避免因突發情況(如失業、醫療支出)被迫低價變賣資產。
第二,嘗試多元化收入來源,比如發展副業,如跨境電商、知識付費、短視頻帶貨等,利用互聯網經濟降低對單一收入的依賴。
第三, 關注政策紅利行業,比如,一些新型的產業(如新能源、鄉村振興)往往有稅收優惠或補貼,投資相關領域可能獲得更高回報。
只要采取合理的策略,普通人不僅能規避風險,甚至可能在新經濟格局中找到財富增長點。關鍵在于靈活適應變化,主動調整策略,才能在經濟波動中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