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美關稅大戰越來越激烈,美國步步緊逼,中國寸步不讓,那么中美關稅大戰的結局到底如何呢?對此有很多人都進行了預測,結論五花八門。
其實關于中美關稅大戰的最終結局,一位美國戰略家早就給出了答案,這位美國戰略家就是戴爾·科普蘭,現任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國際安全、大國競爭以及經濟相互依賴對沖突的影響。
戴爾·科普蘭寫了一本書《經濟相互依賴與戰爭》,在這本書里他詮釋了經濟聯系與沖突的關系,他強調國家戰略選擇的核心在于對未來貿易環境的判斷。一旦兩國的經濟沖突無法解決時,最后都會以戰爭定勝負。
他的理論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貿易戰的終點是戰爭。
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當邊境上的商隊消失,兩國的軍隊就會出現,當大海上的商船消失,軍艦就會成為海洋的主角。
鴉片戰爭前,中國對英國一直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英國最后販賣鴉片到中國,鴉片被林則徐一把火燒了,英國人勃然大怒,開著軍艦就來到了中國,和中國打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中國門戶大開,不允許大清王朝禁鴉片。
在大英帝國的槍炮聲中,大清王朝的軍隊慘敗,自此大清王朝不斷失血最終滅亡。
還比如二戰剛開始的時候,日美貿易非常緊密,日本需要的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絕大多數都從美國進口,但是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擴張侵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與打擊,對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禁運,日本一看通過經濟手段已無法解決時,便毅然決然地偷襲珍珠港,對美國正式宣戰。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戰爭都是經濟沖突引起的,貿易戰不能解決的話,必須會發展成地緣政治沖突,最終演化為戰爭。
對于這一點,美國人是心知肚明的,最終美國人口頭上說盡量避免與中國的戰爭,然而實際上卻在扎扎實實地做戰爭準備,有幾個跡象十分明顯:
第一,特朗普見中國人根本不吃關稅這一套后提到了美軍,特朗普面對記者時表示,美國的國防預算將達到1萬億美元,因為現在外面的“邪惡”勢力很多,特朗普沒有明說,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特朗普指的就是中國。
第二,根據《華盛頓郵報》近日披露,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已經簽署《臨時國防戰略指導意見》秘密內部文件,在這份文件中,他把中國稱為“唯一步步緊逼的威脅”,并稱中國具有全球戰略野心,并要求美軍必須專注對中國。
第三,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前一段時間,開啟任上首次亞太之行,并告訴日本如果西太地區出現危機,日本需要承擔前線的角色。美國五角大樓的軍事顧問梅惠琳在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一旦臺海有事,美國需要確保在開戰后數小時內能夠使用日軍事基地,可以直接對跨越臺灣的解放軍艦船進行軍事打擊。
可以這樣講,美軍已在為貿易戰的失敗做認真的準備,對此我們也必須也要有針對性的準備。
看天看到一則消息,中央軍委公布修訂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按理說這個不必要對外公布的,現在向外公布,一方面說明我們的準備落到了實處,另一方面也是對美軍無聲的警告。
放棄幻想、準備戰爭,只有我們準備好了,才能以戰止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