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總第840期
值日編輯:張正陽 單敏敏
審核:葉維杰 石雅風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網絡
NEWS
圖源:《印度時報》
《印度快報》、路透社4月11日報道,印為回應美歐貿易關切,考慮放寬質量控制令(QCOs)的標準規范。QCOs要求進口商品符合印國家標準局(BIS)的規范。近年來,印大幅擴大QOCs的應用范圍,旨在“防止低質量商品輸入印度”。然而,美國、歐盟、英國近期在世貿組織對QCOs提出10項貿易關切,涉及家具、汽車零部件、人造纖維、化學品、鞋類等領域。美歐等國批評QCOs“與國際標準不一致”“認證過程過于繁瑣和麻煩”“具有保護主義傾向”,要求印確保QCOs不會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利影響。對此,印政府表示將盡快解決西方合作伙伴的相關擔憂。另有消息人士透露,QCOs主要針對來自中國和東盟的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印貿易官員透露,近期印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已敲定貿易協議第一階段參考條款,有望90天內達成“雙贏”協議。
NEWS
圖源:《外交學人》
《外交學人》4月11日報道,印防長拉杰納特(Rajnath Singh)4月5日在卡爾瓦爾海軍基地(Karwar Naval Base)啟動“印度洋地區多國合作任務”(Multinational Mission of Cooperation in Indian Ocean Region)。該任務由印海軍近海巡邏艦“薩加爾”號(IOS Sagar,該艦原名為“蘇奈娜”號)負責,搭載來自科摩羅、肯尼亞、馬達加斯加、馬爾代夫、毛里求斯等9國的44名海軍學員。據悉,“薩加爾”號將訪問達累斯薩拉姆、路易港等地并開展聯合訓練,旨在提升印度與非洲東部沿海國家在海上安全領域的互操作性和互信。任務期間,印海軍將通過“信息管理與分析中心”(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Center ,IMAC)、“印度洋地區信息融合中心”(the Information Fusion Center for the Indian Ocean Region,IFC-IOR)嚴密監視相關海域,維護航行安全。拉杰納特強調,“薩加爾”任務是印海洋戰略的重要環節,印海軍致力于打造一個不受強權壓制的開放、包容、合作的海上秩序。分析稱拉杰納特此番言論暗指中國。
NEWS
圖源:《加德滿都郵報》
《加德滿都郵報》4月12日報道,尼泊爾行政、財政聯邦制改革進程受挫,聯邦政府對此尚無應對良策。據悉,尼在設計行政制度時,將政治、行政、財政設為尼聯邦制的三大支柱。盡管尼已通過定期選舉、比例代表制等成功實現政治方面的聯邦制,但在行政、財政方面仍進展緩慢。行政方面,2017年大選設立省級政府、地方政府至今,這兩級政府仍普遍存在公務員缺額現象。數據顯示,約35%的省級政府職位空缺,約1/3的地方政府首席行政官(CAO)職位空缺,其他職位也面臨不同程度的人員流失現象。財政方面,省和地方兩級政府均不滿當前聯邦政府的財政分配制度,并將問題歸咎于聯邦政府未能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安全保障。分析指出,尼目前主要問題在于未能在三級政府間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而制度漏洞、機制缺失、黨際割裂等進一步阻礙行政管理機制優化。
NEWS
印人黨和全印安娜達羅毗荼進步聯盟(AIADMK)宣布結盟參加2026年泰米爾納德邦議會選舉。圖源:《印度教徒報》
《印度教徒報》《印刷報》4月12日報道,印人黨與南印泰米爾納德邦政黨“全印安娜達羅毗荼進步聯盟”(AIADMK)達成和解,兩黨將建立聯盟共同參加2026年泰米爾邦地方選舉。4月11日,印內政部長沙阿(Amit Shah)宣布,印人黨已與AIADMK達成和解,將成立政治聯盟共同參選,并將在勝選后協商組建聯合政府。與此同時,沙阿表示,印人黨現任泰邦主席K·安納馬萊(K. Annamalai)將被調回印人黨中央,其邦主席一職將由納根德蘭(Nainar Nagendran)接任。納根德蘭原為AIADMK政客,其在2017年該黨前首席部長J·賈雅拉莉塔(J. Jayalalithaa)去世后轉投印人黨,是印人黨唯一有AIADMK背景的知名領導人。分析指出,印人黨任命納根德蘭為該黨新任泰邦主席主要出于兩大考慮:一是原主席安納馬萊拒絕與AIADMK合作,更換與AIADMK長期保持良好關系的納根德蘭有助于安撫AIADMK,進一步強化雙方面向2026年邦選的政治合作。二是任命納根德蘭有助于鞏固泰米爾邦南部穆庫拉索爾(Mukkulathoor)種姓群體的支持(編者注:穆庫拉索爾種姓是泰邦南部馬拉瓦爾、阿加穆達亞爾、卡拉爾種姓的總稱,也稱為泰瓦爾),有助推動印人黨拉攏該邦主流OBC種姓群體的長期戰略。
NEWS
中巴空軍參加“印度河之盾-2024”聯合軍事演習。圖源:《阿拉伯新聞》
《阿拉伯新聞》4月11日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扎希爾元帥(Marshal Zaheer Ahmed Baber)4月8日出訪中國,會晤中國防長董軍等要員,討論加強雙邊軍事合作、維護國際和地區穩定等議題。中方表示,中方愿同巴方一道,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不斷加強兩軍溝通協作,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穩定。巴方表示,雙方在會談中重申對于現有雙邊軍事戰略合作的共同承諾。雙方同意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加強空軍合作,特別是通過聯合空中演習提升兩軍應對復雜、激烈戰術場景的能力;二是加強技術合作,尤其是對巴開展先進軍事硬件的技術轉讓和合作研發;三是加強民間合作,邀請中資國防企業參與巴國家航天科技園項目,助力巴無人機系統、電子戰、太空項目發展。
NEWS
印海外匯款來源構成變化。圖源網絡
《印度世界》(India’s world)雜志4月11日發表題為《解讀印度的匯款轉移》的不署名評論指出,受海外勞工結構變化、各國經濟轉型等因素影響,印僑匯來源結構已發生重大轉變,對此印需積極調整政策,確保僑匯收入轉化為長效經濟優勢。
印央行(RBI)2025年3月公報顯示,2023-24財年印僑匯總額已從2010-11財年的556億美元(55.6 billion)增長至1187億美元(118.7 billion)。其中,發達經濟體已超越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國家成為印僑匯的主要來源,超50%僑匯來自美、英、加、新、澳等國(編者按:既盎格魯撒克遜五眼聯盟國家),而來自海合會國家的僑匯份額則降至37.9%。
印僑匯結構受多重因素影響。首先,海外勞工結構變化是改變印僑匯來源的最關鍵因素。一方面,海合會國家正經歷勞動力市場轉型,其勞動密集型行業優先考慮本地勞工而非外國勞工。同時,海合會國家經濟多元化進程加速建筑、服務業自動化,壓縮了印度工人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在發達經濟體從事IT、醫療、金融、工程等專業工作的印裔人數日益增多。目前,美已成為印最大的移民去向國,占比由2020-21年的23.4%上升至2023-24年的27.7%。
其次,發達國家的海外勞力工資普遍更高,僑匯貢獻更多。例如,美印裔高技能專業人士的年薪中位數約為12萬美元,而海合會經濟體印勞工的平均年薪僅為1萬美元。第三,發達國家的僑匯流程相對更簡便,僑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數據顯示,僑匯占印GDP的3%以上,可彌補印近一半的商品貿易逆差,是印外匯的重要來源以及抵御外部經濟沖擊的重要緩沖。然而,僑匯來源變動將對印家庭收入、消費、投資以及印更廣泛的經濟動態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僑匯份額將持續增多,這意味著這些國家移民政策松緊、經濟狀況、貨幣波動等對印產生的影響也更大。又如,海合會國家就業市場變化不再如從前一般利好印低技能勞工,影響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北方邦等邦的經濟表現,因為上述邦在海合會國家務工人數規模較大。
對此,印政府需積極調整政策,一方面,與主要國家簽署流動性協議,確保印熟練勞力順利赴海外務工;另一方面,擴展與海合會國家的勞工協議,保護低薪印勞工,以及加強面向印勞工的社會保障和法律援助力度。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賈麗豪
本期審核:范家菀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