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美國國會山吵翻了天——五角大樓要錢研發NGAD六代機,議員們拍桌子罵“2000億燒出個PPT”;而中國成都和沈陽的天空卻熱鬧非凡,殲-36三發引擎的轟鳴聲剛散,殲-50的無尾飛翼又劃破云層。美國《戰區》雜志哀嘆:“中國六代機試飛次數比美軍NGAD開會次數還多!”這場空中霸權爭奪戰,勝負手早就不在技術參數表上,而在時間沙漏的最后一粒沙子。
一、美國NGAD:金鋤頭挖比特幣的荒誕劇
美軍NGAD項目從2014年磨蹭到現在,燒了2000億美元還沒造出個能飛的樣機。國會老爺們吵得臉紅脖子粗,有的說“不如把錢砸無人機”,有的嚷嚷“必須搞激光武器”,活像菜市場搶特價雞蛋的老太太[]。
更離譜的是技術路線。NGAD既要學中國搞“有人機+無人機”協同,又要塞進變循環發動機,還要兼容航母起降,硬是把六代機設計成了“瑞士軍刀”——功能多到飛行員得帶說明書上天。反觀中國,成飛的殲-36專注踹門,沈飛的殲-50專攻制空,分工明確得像火鍋店的鴛鴦鍋。
最扎心的是成本。美軍估算NGAD單價3億美元,夠買37架殲-20;中國兩型六代機成本加起來還不到NGAD一半,氣得五角大樓財務官直捂心口:“這價格是拿義烏批發價算的吧?”
二、中國雙機流:外賣式研發碾壓美式大餐
當美軍還在為NGAD的“滿漢全席”備菜時,中國的六代機已經端上桌開吃了。殲-36玩的是“三發暴力美學”——50噸的鋼鐵巨獸能飆到2.5馬赫,起落架收放比美團小哥搶單還利索。4月7日曝光的超低空飛行視頻里,這貨貼著高速公路狂飆,座艙蓋的反光都能照清司機驚掉的下巴。
沈飛殲-50更絕,無尾飛翼設計直接把雷達反射面積壓到0.005平方米,比F-35隱身性能強20倍。去年12月26日首飛至今,這玩意兒試飛頻率比廣場舞大媽還勤快,20天連飛4次,把美國衛星偵察部門累得集體申請加班費。
中國軍工的秘訣就一條:能動手絕不吵吵。殲-20當年從首飛到服役只用6年,現在六代機直接跳過“樣機-驗證機-原型機”的老套路,拿著接近量產的狀態硬剛測試,活像學霸跳級考試。
三、技術對撞:五菱宏光超了法拉利的車
比參數?美軍NGAD紙面數據確實唬人:4馬赫極速、2萬米升限、激光武器...可惜全是PPT效果圖。中國殲-36實測數據更接地氣——三臺渦扇-1540噸推力,載彈量14枚起步,還能指揮30架無人機玩“蜂群戰術”。美軍推演報告承認:1架殲-36帶著無人機群,能癱瘓整個航母戰斗群的防空網。
比創新?NGAD的AI系統還在實驗室死機,中國六代機的“戰斗云”已實現2000公里戰場實時指揮。4月11日臺海模擬對抗,殲-50用量子通信黑了F-35的航電系統,嚇得美軍飛行員當場切手動模式——這哪是空戰,簡直是降維打擊。
比戰略?美軍死磕“全球打擊”,中國專注“區域拒止”。殲-36的2500公里作戰半徑正好覆蓋關島,搭配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把第二島鏈變成了自家后花園的籬笆墻。反觀NGAD,設計指標既要壓制中俄又要威懾伊朗,結果樣樣通樣樣松。
四、時間絞殺:流水線vs會議室
美國軍工復合體的毛病就一個字:慢。F-35研發20年,NGAD估計得磨到2035年;中國六代機從立項到首飛只用了美軍三分之一時間。現在成都飛機廠的脈動生產線,造殲-36比造五菱宏光還快,五角大樓急得直跺腳:“你們是不是開了時間加速器?”
更致命的是人才斷檔。美國頂尖工程師被SpaceX和蘋果挖走大半,中國航空工業卻能用“殲-20量產-六代機預研”的傳幫帶模式,把老師傅的經驗焊進每個鉚釘。看看沈陽飛機廠那群30歲的總師團隊,再看看美國NGAD項目組平均55歲的禿頂大叔,勝負已分。
當美軍議員們還在為預算扯皮,中國六代機的尾焰已照亮太平洋的天空。
從殲-20的橫空出世,到雙六代機的并駕齊驅,中國軍工用實力證明:真正的彎道超車,不是比誰PPT做得炫,而是比誰把藍圖更快變成現實。
下次看見殲-36掠過城市上空,別光顧著拍視頻發朋友圈。想想七十年前咱們用算盤珠子算出原子彈,看看如今六代機的航跡劃出的時間紅線——留給美國的時間?呵,沙漏都快漏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