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中國在沒有預告、沒有記者、沒有宣傳的情況下,發射了一枚“東風-31AG”洲際導彈。這是一次非常冷靜的軍事動作,卻讓大洋彼岸的人瞬間“炸了鍋”。
這次導彈從海南起飛,全程飛行超過1.1萬公里,精準命中南太目標海域。這是標準洲際打擊能力的表現,卻沒想到,在導彈落地之前,美國副總統萬斯就先“炸毛”了。
他沒罵中國,罵的是美國自己人。他說,“有人一邊鼓吹和中國攤牌,一邊還想讓中國繼續供貨、穩定市場,這不是瘋了還能是什么?”
別小看這句話。這不是隨口一噴,是他在明確劃線。說得直接點,美國的政壇有人想打仗,有人想做生意,有人想左右都占,結果這發導彈一出,副總統發現這事真可能玩大了。
萬斯在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發文
導彈飛得遠,飛得準,其實是告訴你:中國有能力,也有冷靜,而對岸的那些“想打又想賺”的人,才是真瘋子。
再看時機。這發東風-31AG打得不早不晚,恰好是在美國完成一輪大規模“戰略核潛艇演練”之后。這不是巧合,而是“對表”。
美國搞這個演練,不是訓練體能,是推演怎么應對“中方先出手”的場景。而中國打這枚導彈,不是表態說“我真會打”,而是告訴你:“你排練得那么起勁,不如看看我真動手是什么樣。”
區別在這兒:你在紙上畫線,我直接在地圖上打靶。
這才是最扎美國心的部分。
充斥著大量政客的美國國會
副總統的發言,正說明他們內部并非鐵板一塊,而是已經在為“一旦真打起來,吃虧的是我們”做心理鋪墊。說白了,他不是給中國看,是在給自己人預警:你們玩脫了。
對中國來說,這次“東風快遞”的意義并不只是炫耀技術。實際上,東風-31AG的性能早已公開,射程、部署方式都沒什么神秘。但它的“出手時機”和“出手態度”,才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地方。
沒有喊話,沒有直播,沒有預警,一發就命中。就像是在說:我不喊,我做。
這和某些國家動不動就“全艦隊出海”炫肌肉的操作,簡直形成了極致反差。
更關鍵的,是大家都在問:中國這一發打出來,是不是代表戰略態度升級了?會不會有后續?那就得提到,中國還有一張牌沒出。
“海底殺器”——巨浪-3。
“巨浪-3”也已成功試射
你知道東風能打遠,也知道它陸基易被鎖定。但你想過沒有,中國現在的戰略核潛艇094A已經能夠搭載射程超1.3萬公里的巨浪-3導彈,這意味著:就算陸地導彈全部被摧毀,中國還可以從水下還手。
而且你根本不知道我們從哪里打。也許從南海,也許從北太,也許從你以為“安全”的地方底下直接沖上來。
2025年《金融時報》已經披露,中國“巨浪-3”正在壓縮測試周期,最快明年就可能進行“水下實彈試射”。一旦實現,那對美國意味著什么?
你不是演練“萬一中國打第一發怎么辦”嗎?我現在讓你連第二發從哪來都不知道。
這才是“完全核威懾”的真相:不是誰先喊話誰贏,而是誰藏得住、撐得住、打得出。
中國這一次很明顯是在釋放信號:不是我們要動手,而是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你動手之后的結果。
火箭軍部隊曾在去年發射“東風-31AG”洲際導彈
而美國那邊,副總統急眼說明什么?說明他知道自己人根本沒做好“真翻臉”的準備。
他們當然知道,中國這次的導彈打得不是熱鬧,是打給“你們內部搖擺派”的一記提醒:你要是真往前推一步,我接得住;你要是指望我永遠不動,那你別想打完還讓我給你送芯片送原料送稀土。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很多媒體這次對中國導彈發射保持了“低調處理”,沒有往大了炒。但從分析師圈子到智庫內部,討論卻炸開了鍋。為什么?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次是一次“戰略出手”,而不是“技術秀”。
中國不缺技術,也不缺話語,缺的只是什么時候出招更讓人安靜。
導彈打完了,美國副總統先破防,網友評論直接總結:這不是展示,是示警;不是做秀,是算賬。
中國海軍094型戰略核潛艇
很多網友說得好:中國沒說狠話,但也沒軟過一秒。這年頭,誰嘴硬誰心虛,一發導彈一發推文,就知道誰是真穩,誰是真慌。
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次炫耀,而是一次提醒。提醒誰?提醒那些還以為能“又踩又靠”的人:你可以繼續演,但我們不會等你謝幕。
你問我這發導彈是給誰打的?
打到哪不重要,誰先跳腳,那才是“命中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