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車企紛紛公布2024年的業績,業績顯示全行業利潤已降至冰點,凈利潤率只有2.49%,其中國產車企前三強拿走了行業的大多數利潤,然而近期價格戰更為激烈,這意味著這些虧損的車企將很快就淘汰出市場。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大車企合計取得的利潤為472.44億元,而他們總體營收達到1.89萬億,巨額的收入,取得的凈利潤率卻只有可憐的2.49%,這意味著汽車行業內已有不少企業處于虧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強國產車企中,比亞迪、吉利、奇瑞這三家合計取得的利潤就達到700億以上,意味著這前11大國內汽車企業中就已有多家出現虧損了。
前11大汽車企業尚且出現虧損,更別說其他規模更小的汽車企業了,事實上2024年新造車中就只有兩家汽車企業取得盈利,其他新造車企業則仍然處于虧損當中。
面對如此低的利潤率,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并未停止,反而是越演越烈,近期國內汽車市場就發起了新一輪的價格戰,燃油車低至5萬以下,某電車企業也一舉將它的低端電車售價從6.98萬降價至5.68萬。
外資車企也在推進價格戰,在一口價之下,近期寶馬就進一步降價,將它此前售價50多萬的寶馬5系降價至29萬起,價格幾乎腰斬,外資車企發起新的價格戰,在于3月份的數據顯示外資燃油車的銷量又出現了下滑。
這輪價格戰相當復雜,外資車發起新的價格戰,在于去年以來他們曾取得銷量的反彈,例如3月底的時候周銷量顯示大眾、豐田、本田的銷量都出現顯著反彈,其中豐田環比上漲近三成,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另外就是去年已有多家新造車陷入困境,意味著這些新造車發起的挑戰即將到了結束的時候,他們撐不住了,而外資車在歐美市場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可以支撐他們在國內市場的價格戰。
國產車企則是在燃油車和電車之間展開,兩大國產電車和傳統汽車企業近身肉搏,傳統強企吉利去年以來在電車市場銷量猛增,月銷量突破10萬輛,加上燃油車的銷量,今年初一度在月銷量方面超過電車一哥。
這兩家國產企業強企的競爭也最為激烈,他們的價格貼著5萬肉搏,積極爭取10萬以下的市場,當然他們也在高端市場展開競爭。
其他汽車企業其實也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包括新造車在內,他們在30萬以上的市場都出現銷量下跌,而電車在15-20萬之間的銷量增長迅速,燃油車則在10-15萬之間增長較快,這都促使眾多汽車企業往20萬以下市場沖殺,爭取銷量。
如此情況下,可以預期今年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將更低,虧損的汽車企業也將更多,而去年以來已有多家汽車企業撐不住了,今年的價格戰更為激烈的情況下,被淘汰的汽車企業也將更多,能生存下去的汽車企業將剩者為王,他們也將成為汽車行業的最后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