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公布對華部分商品關稅豁免清單,對智能手機、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等中國輸美商品豁免此前高達125%的“對等關稅”。這份長達22頁的豁免清單,被《金融時報》稱為“白宮在科技霸權與現實困境間的180度大轉彎”。就在兩天前,美國剛將中國商品關稅從104%加碼至125%,擺出一副“以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屈膝”的架勢。
這出“深夜變臉”的戲碼,實則是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一次慘烈自爆。美方原以為憑借“關稅核彈”能逼中方主動求和,甚至幻想中國會連夜撥通白宮電話請求談判,沒想到這么快就先眨眼了。中方商務部僅用一句“還須系鈴人”的回應,便將這場鬧劇的荒誕本質撕開——美國既當不了國際規則的制定者,更做不了全球經濟的主刀人。
焦慮的華盛頓:從“極限施壓”到“光速認慫”
回顧這場關稅博弈的十日狂飆,白宮的戰略誤判暴露無遺: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中國商品稅率被推高至34%;4月10日,美方加碼至84%,揚言“要讓中國商品貴到無人問津”;4月12日,戲劇性豁免清單出臺,核心科技產品稅率歸零。
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產業63%的關鍵原材料依賴中國供應,蘋果iPhone若維持125%關稅,終端售價將突破2300美元,直接導致市場崩盤。當硅谷企業抱著積壓的芯片哭喊“藥丸”,白宮只能狼狽地撤回關稅大棒。這種政策反復的背后,是美方對自身產業鏈脆弱性的恐慌。
面對美方的反復無常,中方始終保持清醒的博弈邏輯:中國同步將美輸華商品關稅提升至125%,并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直接癱瘓美國軍工產業鏈。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讓美方陷入“自損一千二,傷敵兩百”的困境。
美方最初算盤打得叮當響,以為通過大幅提高關稅,倒逼中方在經貿談判中讓步,甚至主動“求饒”。這種“極限施壓”的套路,美方并非首次使用,從2018年的貿易戰到科技封鎖,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深諳此道。
這招可能對付得了其他國家,但想用來對付中國,那這一次他們踢到了鋼板。中方不僅未如預期般妥協,反而以牙還牙,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對美方提起訴訟,直指其“嚴重違反世貿規則”。更令白宮始料未及的是,美國國內的反噬效應迅速顯現:半導體企業叫苦不迭,智能手機供應鏈成本激增,美國民眾怨聲載道。當川普的關稅大棒反噬自身時,白宮終于意識到:這場賭局,他們賭輸了。
白宮的“深夜豁免”,暴露了一個帝國主義的黃昏焦慮:它既離不開中國制造,又恐懼中國崛起。但中方用行動證明,21世紀的國際規則,不是華盛頓的行政令所能書寫,而是14億人的市場潛力、科技攻堅的硬核實力、多邊合作的制度智慧共同鑄就。
當特朗普還在盤算“關稅籌碼”時,中國已在這場博弈中完成從“應對者”到“定義者”的蛻變。正如《華爾街日報》的預言:“關稅可以豁免,但喪失的產業鏈信任難以重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將讓世界看清:真正的贏家,永遠是尊重規律、擁抱開放的那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