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在海里暢游,媽媽在陸地上奔跑,我才能在天空中飛翔?!?/p>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最近的催淚神器,和此前更多著墨于愛情內(nèi)容不同,這部作品以1950-2000年代的韓國濟州島為背景,書寫了一部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女性史詩。
外婆光禮是濟州島的海女,喪夫后她用自己的生命托舉女兒愛純逃離“海女命運”。愛純則在重男輕女的環(huán)境中掙扎求生,在與寬植結(jié)婚后同樣面臨現(xiàn)實的打擊,婆家的刁難和經(jīng)濟的困頓、以及致命的青年喪子。
但面對這些,愛純依然堅強走過,并力爭為女兒金明爭取平等接受教育和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機會,推動金明打破歧視枷鎖,成為新時代獨立女性,最終完成三代人的托舉與救贖。
在劇中三代女性的命運交織中,我們看到了女性在面對不公、苦難時的堅韌、抗爭與愛,也看到了苦澀人生中那一點點人性的光亮。女性托舉的力量究竟有多龐大?她們的身軀中蘊藏著怎樣綿長的愛與希望?在本期的特別策劃中,或許你能夠看到新的女性力量。
PART1 連接痛與愛
她是靠泡菜活下來的戰(zhàn)爭逃難者,周旋有度的酒吧女招待,心懷美國夢的第一代移民,從容有致的“社區(qū)政治家”,工作、養(yǎng)育兩不誤的媽媽,涉足荒野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
她也是自閉家中的幻聽囚徒,鎮(zhèn)上敏感的“瘋子”,不再與陌生人說話,不再接電話,不再出門,不再做飯,不再進食,不再活動,不再生活。
她載沉載浮的一生,始于殖民統(tǒng)治和戰(zhàn)亂,終于精神分裂癥和幾近無家可歸的狀態(tài)。曾經(jīng)堅韌、明媚的女人,何以衰零至此?寫下這個故事,就是希望能理解:是什么“殺”死了她。
在《她是幸存者》一書中,作者開始走近媽媽傷痕累累的復雜心靈。本書將移民家庭中更為復雜的母女關(guān)系,兩代亞裔女性的創(chuàng)痛與相遇描寫的淋漓盡致。
她,一位“典型的”東亞母親:異國小鎮(zhèn)艱難立足,含辛養(yǎng)育子女,將一生的愛與鄉(xiāng)愁,盡數(shù)灌注在食物中; 戰(zhàn)亂中被迫失去的“純真”和受教育權(quán)利,此生未達之理想,延續(xù)為對女兒的深情期盼與托舉——“用你的頭腦工作,而不是用你的身體!”
作者,一位小鎮(zhèn)亞裔移民二代: 從被霸凌歧視,到求學布朗、哈佛,繼而成為社會學學者,成長之路皆是對母親的艱難回應;從被代際創(chuàng)傷困擾、被家庭恥辱桎梏,到直面?zhèn)矗瑫鴮懡桑谟赂屹|(zhì)詢中,尋回生命的自主性與尊嚴。
本書是兩位女性跨越歷史傷痛的聯(lián)結(jié)與再生,在母親去世近二十年之后,作者在書中將母親寫活,使其留下的遺產(chǎn)活在了書頁上;同時,她也追溯了自己的生活,這是一部精妙的紀念之書,也是一部有力的再生之書。
薦書:《她是幸存者》
作者: [美]格蕾絲·趙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原作名: Tastes Like War: A Memoir
譯者: 陳磊
PART2以她之力托舉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國竟然存在著如此龐大的孤獨癥群體,他們就在你我的周圍。據(jù)中國殘聯(lián)2023年發(fā)布的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孤獨癥患者已超1300萬人,且以每年近2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F(xiàn)在孤獨癥孩子的出生概率已經(jīng)達到近1/100。在普通學校,一個年級段里面起碼有一兩位不同障礙的特殊兒童。
但是,目前國內(nèi)孤獨癥相關(guān)書籍多為專業(yè)科普與實用指南類,近年尤為缺乏展示孤獨癥人士家人的視角。
《樹兒:我的女兒來自星星》一書則由此入手,為人們呈現(xiàn)了最真實的星星的世界。作者朱矛矛是一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她在經(jīng)歷了一次自然流產(chǎn)和三次人工流產(chǎn)后,冒著“瘋血”基因的風險,毅然決定成為一位母親;她花了一年時間接受女兒被確診為孤獨癥的殘酷現(xiàn)實;她勇闖孤獨癥公益組織,出入孤獨癥康復機構(gòu);她作為陪讀媽媽和女兒一同入學普通小學一年級,親身參與陪伴了全班四十五個孩子的成長,耳聞目睹了許多趣事,窺探了小孩的世界,她成為了普校與特校“融合教育”的觀察者。
這是一次值得記錄的雙相救贖,一首寫不完的愛的告白,如同作者所言“感謝你成為我的女兒,養(yǎng)育孤獨癥的你是我做過最有價值的工作。你的孤獨癥成了我的雙相情感障礙的解藥?!?/p>
這本書不是顧影自憐,而是真實的社會樣本;這本書不是苦難敘事,如果非要說是,那么請正視這數(shù)量巨大的苦難吧。被看見,是點亮希望的第一步。
薦書:《樹兒:我的女兒來自星星》
作者:朱矛矛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PART3不甘于成為“造物”
我知道,我是匹馬,媽媽,我在內(nèi)心深處是匹馬。我不想賢惠!我不想給別人端茶!我這輩子只想當一匹馬!他們都說女孩子做不到他們做的事。這是騙人的,他們做的所有事,我都做得到。我也完全不想進入婚姻市場,我只想去藝術(shù)學院。
為什么你一定要這么與眾不同? 我就是與眾不同。 為了他人的意見而活簡直就是種病。原來我尋找的東西是存在的。我父親不愿讓我成長,但我沒有讓他得逞。
如果是個假期,你要做什么? 要畫一個女巨人。
《我不是你的造物》是墨西哥著名作家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以著名超現(xiàn)實主義作家、藝術(shù)家莉奧諾拉?卡林頓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傳記小說。
莉奧諾拉?卡林頓是誰? 文學上,她的作品受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卡洛斯?富恩特斯、阿莉?史密斯、安吉拉?卡特等作家贊譽,以“無法無天的語言風格和荒謬反常的內(nèi)核給人強烈沖擊”。 繪畫上,她曾是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圈寵兒,與弗里達?卡羅、雷梅迪奧斯?瓦羅并稱“墨西哥三大繪畫女王”。她“對超現(xiàn)實主義進行了女性主義改造”(《紐約客》),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幻想王國。
她是對資產(chǎn)階級成規(guī)說不的貴族:相比于淑女,她更想成為一只鬣狗,在國王面前哼哼叫、流口水、改變性別、笑出聲來。 她也是對“繆斯”身份嗤之以鼻的畫壇新秀:“我那會兒沒有時間做任何人的繆斯。我一直在與我的家庭對抗,在學著成為一名藝術(shù)家。”
作者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與莉奧諾拉有著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基于大量訪談材料,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叛逆女藝術(shù)家生動鮮活的一生。如同她所言,“我為能與夢想者、破敗者和無畏者并肩而行而感到自豪?!?/p>
薦書:《我不是你的造物》
作者: [墨]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原作名: Leonora
譯者: 軒樂
PART4 開始“做自己”的冒險
不管是在二十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我都要對我曾經(jīng)是的那個小女孩說一聲“謝謝”和“對不起”。
法國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論巨著《第二性》享譽國際之外,還著有四卷回憶錄。這些回憶錄卷軼浩繁,足以讓她問鼎法國偉大回憶錄作家的寶座。
《一個規(guī)矩女孩的回憶》是其中第一部,于1958年出版于法國,記錄了波伏瓦童年時代與少女時代的生活,從她出生開始,到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為止,時間跨度為二十年。
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富裕保守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里,度過了幸福平靜的童年。早慧的她酷愛閱讀,很早就對自己的性別和身份的獨特性有了意識。與莎莎的友誼是波伏瓦少年時代的重大事件,她們成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關(guān)鍵人物。
隨著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須工作賺錢,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獲得了通向獨立的寶貴鑰匙,從此一邊教書一邊繼續(xù)大學學業(yè)。正當波伏瓦獲得自由,走向廣闊世界時,好友莎莎卻溘然病逝,波伏瓦的青春也隨之終結(jié)。
波伏瓦的回憶錄是波伏瓦不平凡一生的最完備的記錄,又是波伏瓦一生各階段心路歷程的最忠實的寫照。與此同時,它又是一部眼界非凡的“大歷史”,記錄了大時代下一個個生動的“個人”,還原人生中的珍貴切片,講述獨一無二的奇妙境遇。
薦書:《一個規(guī)矩女孩的回憶》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Mémoires d’une jeune fille rangée
譯者: 羅國林
PART5 抗爭與愛的力量
1940年,在被納粹占領(lǐng)的法國巴黎,三個來自外鄉(xiāng)的女裁縫同住一間員工公寓,在至暗時刻,她們決定加入抵抗組織,貢獻出普通人的非凡力量。
在當時,她們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道德拷問:微不足道的我們,活下去已是苦戰(zhàn),還能改變什么?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反擊,反抗這個活生生的噩夢。于是在動蕩年代中,一無所有的她們并肩作戰(zhàn),這種堅韌、溫暖的女性情誼或許是彼此最珍貴的禮物。
2015年,飽受母親早逝之痛的女孩哈麗特前往巴黎,步入向往已久的時尚行業(yè),住進了半個世紀前的那間公寓,卻意外揭開了外祖母塵封多年的往事,重拾起生活的勇氣與希望。
通過本書,你可以看到,三代女性的命運相連,逃離是她們永恒的史詩。母親教會她的針線活將會成為作者離開那里的通行證。而傳承自外祖母的“裁縫師的禮物”,是服裝,是勇氣,是抗爭與愛。
薦書:《裁縫師的禮物》
作者: [英] 菲奧娜·瓦爾皮
出版社: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譯者: 鄭詩畫
《苦盡柑來遇見你》中
女性有哪些角色呢?
她們是奶奶、婆婆、媽媽、女兒,
同時也是妻子、是自己......
更是告訴一代又一代如何在生活中生存的人,
她們以自己的愛滋養(yǎng)著孩子們,
給予他們勇敢逃離困境、
并讓其擁有掀翻桌子的勇氣。
即便她們并沒能掙脫自己當下的桎梏,
但在她們的托舉之下,
下一代的女性也得以離“明天”更加靠近。
如同劇中所言:
“一起來,互相幫忙,再遠的路也不會嫌遠”。
希望所有女性共同攜手,
走上自己想走的那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