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超級大國,雙方在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競爭。最終,美國技高一籌,通過各種手段成功搞垮蘇聯,從此一家獨大,直至如今。
不可否認,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確實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主義。因此,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美國把我們當成頭號強敵,多方打壓制裁我國。
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啟動所謂的“對等關稅”,不惜在本國付出慘痛代價的前提下,遏制中國的發展。為此,有人表示擔憂,美國當年憑借經濟等多種手段,能讓強大的蘇聯解體,如今采取種種手段,同樣也能打敗中國嗎?
對于這個問題,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看得很清楚,作為一名成熟的政客,曾給出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早在2019年,李顯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明確表示中國不是蘇聯,美國別指望用對付蘇聯的方式對付中國。
當年,美國之所以能搞垮蘇聯,采取了經濟封鎖、軍事軍備競賽,文化輸出等方式,一套套組合拳將蘇聯拖死,最終被迫解體。
冷戰時期,蘇聯與歐美有直接矛盾,美國通過全面經濟封鎖,限制國際貿易,讓蘇聯經濟在全球陷入孤立狀態,只能內部發展搞計劃經濟,與國際脫軌失去了活力。蘇聯地廣物博,靠著資源優勢能夠勉強支撐,如果沒有其它外力,倒是也能平穩發展下去。
見蘇聯經濟吃緊,美國大力發展軍事武器,威脅蘇聯的安全。不得已,蘇聯也跟著大造武器,軍費開支連年增長,讓本就非常薄弱的國民經濟雪上加霜,隨時都有可能陷入癱瘓。
除此之外,美國的文化以及意識形態輸出,對蘇聯來說也是致命的。當時,美國用電視,廣播等宣傳方式,將西方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向普通蘇聯百姓輸出。
當時,蘇聯普通百姓普遍厭惡高層的腐敗無能,加上來自外界的沖擊,更是對本國的體制不滿,加上內部改革失敗,經濟越來越差,生活水平逐年低下,內部自然不穩,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擅長搞代理人戰爭,對蘇聯也不例外,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就是一個例子。為扶持親蘇政權,蘇聯軍隊悍然入侵阿富汗,遭到全球各國的譴責,美國等西方國家趁機扶持阿富汗反蘇勢力,導致蘇聯陷入戰爭泥潭,無法抽身,拖垮了本就脆弱的經濟。
美國采用種種手段,在經濟,軍事,以及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全面遏制蘇聯,長此以往,蘇聯難以招架,國力被耗盡了,經濟崩盤政局混亂,走向解體是必然的結局。
現如今,如果美國采用類似的手段,能夠復制蘇聯那樣,打敗中國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從各方面來講,中國與當時蘇聯的情況完全不同。
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國自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迅速,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全球絕大部分國家有貿易往來,且對美貿易出口僅占14.7%。
盡管美國仍舊是我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是14.7%的占比并不是非常大,隨著“關稅大戰”爆發,這一比例會呈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對外貿易多元化戰略效果顯著,對美依賴度降低,東盟連續四年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除此之外,我國愛好和平,愿與世界各國一起和平發展,為全人類造福,講究合作共贏,在國際上影響力大,美國想要復制當年孤立蘇聯那樣,在國際上孤立中國難度非常大。
在科技領域,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在某些領域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盡管美西方對中國在科技技術上有所封鎖,我們的科學家們還是克服困難,攻破壁壘,取得突出的成績。在軍事上,我國的現代化發展穩步前進,強大的經濟能力,支撐得起龐大的國防開支,這點與蘇聯時期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我國內部穩定,民眾團結一心,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社會企業家們,絕大部分都能支持黨中央的政策,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內部團結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2019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李顯龍就斷言中國不是蘇聯,美國無法用對付蘇聯的方式來對付中國。
李顯龍認為,中國經濟發達,對外開放,除了對美貿易外,在非洲、拉美等地區也有很多投資,影響力很大,且國內制造業強大,能夠應對一切風浪,不懼局部針對封鎖。除此之外,我國內部的穩定和統一,這是美國不具備的,能夠應對一切外來風險。
美國用對付蘇聯的方式,不可能打敗中國,因為我國全面綜合發展,沒有明顯短板,經濟開放強勁,科技進步明顯,軍事足夠自保,內部團結穩定,這些都是蘇聯不具備的。
中、美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合作互贏,對抗互傷,我們愛好和平,需要平等發展,若美國執意挑事,加大對抗,我們也不怕事,當年抗美援朝條件這么艱苦都走過來了,何況如今,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導下,中華民族會一往無前,實現偉大復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