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制作人馮驥今日在社交平臺發文,推薦了一本名為《比山更高》的書,由單讀出品,宋明蔚著。
有趣的是,在回復一位網友“比山更高的地方是天,所以DLC打上天庭救四妹!”的評論時,馮驥表示:“比山更高的是人直面內心恐懼的勇氣呀。”這是否是什么暗示?尚且不明。
以下為馮驥全文:
《比山更高》
三月初去了一趟廣西旅游,結果不巧一直下雨,大部分時間只好呆在陽朔的一家酒店里,靠讀這本書打發時間。
奇妙的是,書中提到了陽朔正是中國的攀巖圣地,很多攀登者正是從這里相遇相識,再走向了西北方向那些更遠更高的大山。
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抬頭看看周圍的峰林,感覺那些角色與故事就發生在我的周圍,但他們也像這些山峰一樣,似乎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又云霧繚繞難以看清。
這種矛盾感貫穿了整個閱讀過程:一方面我對書中很多人生活狀態很是向往,還有幾分羨慕與遺憾,感慨自己或許也有一顆狂野的心,但已絕無可能去過他們那樣暢快而純粹的人生。另一方面則是一種獵奇的刺激與由此而來的隱隱愧疚,因為高水平的阿式攀登遠比一般的運動危險系數更高,絕非普通人能夠輕易投入其中。而作為一本紀實報告,那些人類勇氣贊歌與豪邁開線名字背后,充滿著大自然不確定性的殘酷,以及與對抗現實重力的痛苦與無奈——而我是否只是在輕飄飄地消費它們?
但我還是要推薦這本書,它的確是我讀過最好的紀實作品之一。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是“電影發明以后,人類的生命比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書籍同理。之前雖然也看過不少有關攀登的電影與紀錄片,但《比山更高》帶給我的實感超越了那些影像,這也許就是文字的魅力:人不得不依靠腦補來完善文字之外的內容,然后腦補這個行為本身又進一步強化了內在感受。
這是一本對中國某個小眾人群的記錄文獻,這群人中的大部分并不為大眾熟知。而作為一個長假七天不下樓的阿宅,我從沒去過真正的高海拔,沒有踏足過雪山,沒有體驗過缺氧,甚至沒見過冰鎬……但正因如此,閱讀他們的故事反而是一種更加驚心動魄的獨特體驗:我從不同的攀登者身上,看到了同樣對意義的迷茫,對結果的渴望,對自由的貪慕,對過錯的悔恨,對失敗的恐慌,對進退的彷徨……這些人性中常見的掙扎與矛盾,在刀鋒般的山脊間顯得無比鋒利,也無比真實。
缺乏實際攀登經驗的讀者如我,與這些自由攀登者哪怕只有1%的共情,我相信這1%仍是足夠強烈,足夠完整的。
人與人之間沒有那么大的差異,每個人都在攀登生命中不同的山,只是少部分人選擇了更險的路。
勝利從來很奢侈,唯有努力做到誠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