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摘要:
企業將同一筆應收賬款拆分融資給多家保理公司,誰先拿到錢?保理登記時間竟成“勝負手”!本文通過真實案例拆解民法典保理優先權規則,企業主必看的3大避坑指南。
一、保理融資“一女多嫁”,千萬應收賬款引發四家機構爭奪戰
2023年,某醫療設備公司因資金鏈緊張,將一筆5000萬元的醫院應收賬款拆分成四份,分別與A銀行(2000萬)、B融資公司(1500萬)、C擔保公司(1000萬)、D供應鏈平臺(500萬)簽訂保理合同。A銀行當天完成央行征信中心登記,B公司3天后登記,C、D未登記僅發送通知。合同到期后,四家機構同時起訴追索,法院最終判決:A銀行全額受償2000萬,B公司獲償1500萬,C、D按比例分配剩余款項。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解讀:此案暴露企業拆分融資的常見誤區——認為“通知債務人”即可對抗第三人。實際上,民法典第768條已確立“登記優先”的鐵律,未及時登記的保理人可能血本無歸。
二、保理優先權“四階法則”:企業必須知道的登記生死線
登記>通知>比例
已登記的保理人絕對優先,即使通知在后(如案例中A銀行)
均未登記時,最早通知債務人的保理人優先(如C公司)
既未登記也未通知,按融資比例分配(如D平臺)
登記時間精確到分鐘
央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采用“時間戳”記錄,哪怕間隔1小時也會影響受償順序。某建材企業曾因兩份保理合同登記間隔6小時,導致后登記方損失800萬元。拆分融資暗藏“連環雷”
應收賬款重復融資構成欺詐,可能觸發刑事責任
未登記保理合同可能被認定為“名為保理實為借貸”
債務人可對抗未收到通知的保理人(民法典第546條)
三、企業保理融資3大避坑指南(附操作模板)
指南1:登記必須“快、準、全”
簽約后24小時內完成登記(登記系統操作指南見文末)
登記內容需包含:基礎合同編號、應收賬款金額、履行期限等核心要素
模板示例:
登記標的:XX醫院2025年醫療設備采購合同(編號XX2025-001)項下應收賬款 金額:人民幣5000萬元整 到期日:2026年3月31日
指南2:建立“保理臺賬”動態監控
設置專崗每日核查登記系統
簽訂保理合同前查詢應收賬款登記狀態
發現重復融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指南3:選擇專業保理律師設計交易結構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保理團隊建議采用“主從合同架構”:
主合同:整體應收賬款保理合同(完成登記)
從合同:分期融資補充協議(明確拆分比例)配套簽署《禁止重復融資承諾函》
四、風險警示與律師建議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特別提示:
保理登記不是“走過場”,而是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
拆分融資需在基礎合同中明確約定“可分割性”條款
建議企業每年開展保理合規審計,防范刑事風險
文末互動:
如果你的供應商將同一筆貨款拆分融資給多家機構,作為采購方該如何自保?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應對策略。
(本文由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律碩士俞強律師團隊提供專業支持。俞強律師專注保理、供應鏈金融等商事領域法律實務研究,為多家金融機構提供保理合規專項法律服務。法律咨詢13918043509 微信同步)
聲明:本文所述案例均經脫敏處理,具體案件需咨詢專業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