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網友發帖稱,上海兩家三甲醫院要裁員30%,這個裁員肯定不是裁一線的醫護,一線的醫護還是很緊張的,裁員的是行政崗位,連院長秘書都要優化了。
確實啊,醫院要那么多行政崗位干嘛,行政崗位說白了都是吃干飯的,現在的智能化和大模型,都可以把行政崗給優化下來,效率不會比人工低。
要不然一線醫護辛辛苦苦干活,結果行政部門的人坐在辦公室里數錢,這樣的制服肯定不合理,要不然一線的醫護都想辦法去行政,差不多的收入,誰愿意在一線三班倒,對嗎?
據說行政主管被調到導診臺,2萬月薪降到8000元,宣傳科原來8人降到3人,留下來的人既要寫材料還要去門診幫忙,必須提高效率。
很有必要,砍崗的資金可用于醫護和患者服務,但現實的問題是這些行政崗位的人本來就是高成本的,而且都是有強大的背景。他們每天就想著法折磨臨床上的一線人員,導致臨床上的一些人員壓力山大,所以也容易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醫患矛盾。
最苦的是一線人員,實實在在做事,拿錢最少事情最多,還要被考核扣績效分和隨時批評。
全國醫院都應該這樣,我們這里情況更嚴重,臨床人員工作內人員少,責任大,收入卻不高。后樓機關行政人員去一大樓收入還要比臨床高,一個臨床人員得養活5個行政人員。
醫院行政臃腫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一線醫生連軸轉,手術是8小時。績效可能還不如行政科填個表格,領個棉簽要走三道審批,患者排隊等到心焦。
但也有網友說,我在大型三甲醫院工作了二十幾年了,那些后勤保障工作人員還是很忙啊,一個大醫院的運轉僅靠外包服務肯定不行的,要管理好才行。此外,大醫院的基建工程也多,牽涉到一系列工作都要后勤部門去處理。
其實早在2024年9月5日,國家衛健委就已經發布文件,要求優化醫院內醫務人員結構比例,壓縮行政、后勤、輔助等人員,上海多家醫院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同濟醫院等因此開啟了裁員行動。
比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已清退近30%的后勤人員,連院長秘書都被分流到導診臺。
部分醫院還將行政人員薪酬與臨床掛鉤,按照臨床醫護人員薪資的一定比例發放。
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調整人員結構,可以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臨床一線,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可以有助于優化醫院內部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提升醫院的運營管理水平。
同時也有可以提升醫生的薪酬,激勵醫生更加投入地工作,強化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