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小驕傲,社會的邊角料”,這句話在網上頗為流行,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職場中,每個人的發展都或多或少會面臨挑戰,有人成功就自然會有人失敗,面對自己的失敗和他人的優秀,剛走出社會的大學生難免受到打擊。
而這個時候,爸媽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勵,然而,這種安慰也是講究技巧的,盲目的鼓勵和認可,非但不會幫助孩子從困難中走出來,還會讓孩子跟著家長一起看不清現實。
今年的研究生錄取工作已經進入尾聲了,有同學歡歡喜喜的上岸名校研究生,也有同學竭盡全力依然無法實現讀研的夢想,這個時候,不同家長的做法和態度,體現了家庭教育背后更深層次的智慧。
“這位媽媽,你想多了”,母親質問廣西大學:我兒子優秀為何不錄
當孩子考研第一志愿上岸失敗后,有些家長會肯定孩子的努力、或安慰或鼓勵,總之都是希望孩子能從失敗的挫折中走出來;而有些家長不僅自己看不清現實,還拉著孩子一起胡鬧,最終非但沒有得償所愿,還被網友們當成了調侃的笑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母親,她在網上發文質問廣西大學:我兒子這么優秀,為何不錄取他?起初不少網友還以為是考研復試存在什么內幕呢,可看了這位母親的一系列吐槽之后才明白,哪里是復試有黑幕,分明就是這位媽媽想太多了!
原來,她的兒子考研第一志愿是985院校,可惜成績差了兩分沒能進復試,在得知考研有調劑的機會后,這名媽媽四處打聽,最終把目光放在了廣西大學藝術學院,為了增加調劑的希望,媽媽竭盡全力地向招生辦的老師夸獎自己的兒子,對方給出的回應是“孩子條件很好”。
這名母親此刻仿佛吃了定心丸,直接興沖沖的帶著孩子跑去了廣西,結果到了才發現,自己兒子連復試名單都沒進去,原本家長都認命了,可在看到該院校的復試名單后,徹底繃不住了,忍不住質問廣西大學。
原來名單中34個人,自己兒子的分數排名在第9分,也就是說分數比自己兒子低30分的學生都進去了,而且他們第一志愿不過是雙非,自己兒子的第一志愿可是985!再加上各種獎學金的加分項,讓家長更加難以理解——廣西大學為何不要自己的兒子!
34人的復試名單中,有些比正常分數線低30分的考生也能獲得機會,這種現象讓很多家長和考生無法理解,質疑錄取的公平性。實際上,調劑錄取早已不是簡單的分數比較。
理性看待錄取結果,幫助孩子做好未來規劃才是更加重要的
成績優秀不等于最適合,本科四年拿獎學金確實值得驕傲,但研究生招生更看重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許多考生和家長還停留在分數至上的思維定式中,沒有及時調整認知。
研究生考試的公平在于,每個人都有平等爭取讀研機會的權利,但前提是你的分數達標,且滿足目標院校的錄取需求,而不是你覺得自己兒子優秀,就一定要被院校錄取,哪個父母不覺得自己孩子優秀呢?如果把這個當成標準,那任何大型考試都將失去意義。
更何況調劑階段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比第一志愿錄取更多,院校具備絕對的自主選擇權,以第一志愿判斷孩子的優秀與否根本毫無意義,否則大家都把第一志愿填成清華北大,難道就都能被211調劑順利錄取嗎?很顯然這名媽媽是想太多了。
家長心態需要做出改變,孩子考研失利,家長比考生更難接受,可過度干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判斷,甚至帶來負面影響,理性看待錄取結果,幫助孩子做好未來規劃才是更加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